从樵夫到宗师,一个“野路子”和尚的逆袭
公元704年某个冬日,洛阳紫宸殿。
大唐一姐武则天端坐于龙椅之上,冲天怒气连头顶的冕冠都压不住了。
“法师说身体有恙,恐难北上。”小太监跪拜在地,声音打着颤,“不过薛大人问到了禅宗心法。”
“说。”武女皇咬牙蹦出一个字。
“法师说,不要有分别念,自然能明心见性。”
哼,老套路。
“法师还说,世事无常,该放下时要放下。”
啪,武则天重重放下茶杯,怒笑,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朕也是三次盛情邀请,最后落得个“该放下时要放下”。好你个和尚!
谁知隔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权倾天下的女皇被迫退位,中宗李显登基。
“这退场的姿势忒难看了。”武大妈虎落平阳,英雄气短,“果然该放下时要放下。”
那位一语成谶的和尚,就是禅宗六祖,慧能。
1
慧能,岭南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在单亲家庭长大,成年后以砍柴为生。
没钱,没貌,没学历,没背景,放在哪个朝代,都该是社会最底层。
但历史告诉我们,拥有主角光环的猛人,例外!
慧能的人生逆袭,发生在22岁那年。
一日,他去送柴火,正遇上有人诵读《金刚经》。诵经声不时飘进慧能的耳朵里,他的小宇宙仿佛受到了一万伏的暴击。
准确的佛教用语是,他开悟了。开悟,被认为是佛家的最高成就。
你知道这有多牛逼吗?
历史上那些伟大禅师们的开悟方式五花八门,有听到瓦砾击打竹子声开悟的,有看到花开花谢开悟了,有骑驴过桥摔一跤开悟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佛修行很久。
而慧能呢?零基础!
不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
随后,慧能做了一个决定:上山拜师。
下这个决心也许只用了一秒钟,却改变了中国文化上千年。
2
慧能投奔的寺庙叫东禅寺,是初唐禅宗圣地。这个级别的寺庙,门槛很高。
接待慧能的,正是寺院主持弘忍。这是一次被记录史册的面试。
弘忍一开口就咄咄逼人,“客从何来?求福还是求财?”
慧能答,“我为岭南新洲人,只求做佛。”
弘忍皱起八字眉,冷哼,“你一个獠人,怎么也想学佛?你有成佛的资格吗?”
围观的僧众哄堂大笑。獦(dan)獠,古书上记载的一种野兽,形状像狼,声音像猪,是当时中原人对南方偏远地区人的蔑称。
地图炮有木有头?人身攻击有木有?
倒不是弘忍人品渣,禅师们考察弟子的方式千奇百怪,其中之一就是用语言暴力撕下弟子的伪装,激出他们的真性情。
说白了,这是一次考验。
慧能过关了。
他语气平静的反问,“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的区别,请问,我这个獠人的佛性和大师您的佛性有何不同?”
佛都说了,众生皆有佛性。难道您有意见?
电光火石之间,禅机洞见。高手,这就是高手。
僧众们投向慧能的目光五味杂陈,嫉妒惊讶蔑视愤怒……
慧能拿到了东禅寺的Offer,身份是一名行者。行者,就是指没有剃度的修行人。比如我们熟知的孙悟空就是行者。
不过慧能的待遇比孙悟空差远了。听课诵经,没他的份,苦活累活,却都是他事,舂米劈柴挑水扫地……
拜师学佛变成了换个地方干活,换个普通人要暴走了。
但慧能不是普通人。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何为修行?答案似乎很简单,诵经坐禅打机锋呗。如果你也这么认为,说明你只抓到了佛法的皮毛。
慧能得出的结论是,舂米,吃饭,睡觉,劈柴,挑水,样样都是修行。套句当下流行语,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难道不是吗?拿最简单的睡觉来说,你扪心自问,会睡觉吗?一躺上床,千头万绪,不是盘算未来,就是计较过往。失眠不找你,找谁?
境界,这就是境界。
一晃八个月过去了,慧能一边干活一边修行,就当大家差不多快遗忘那个獠人的时候,一场偈子PK赛拉开了帷幕。
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百多年。
有一个名叫达摩的印度僧人来到中国,当时还是南北朝。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蓬勃发展,呈现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同时很多达官贵族开始信佛。最有名就是梁武帝。这位仁兄曾四次出家,四次被大臣们用重金赎回。
达摩和梁武帝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梁武帝问达摩,我建寺造佛造塔,将来成佛没问题吧?
达摩是一个硬汉,回的很直白,皇上积攒的善业只是人间福报。离成佛还远着呢。完全无视梁武帝脸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两人一拍两散。
后来达摩北上,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了九年,创立了中国的禅宗。
很熟悉是不是?
金庸小说里一苇渡江的面壁高僧,原型就是达摩。
中国禅宗传到弘忍大师,已是第五代。
此时,弘忍年已六十,确立法脉继承人一事被提上了日程。
弘忍倒也干脆,出了一个题目,叫“我对佛法的认知”,体裁为偈子。偈,是佛经中唱颂的部分,类似诗。
你们谁真正了悟佛法,就是禅宗六祖。
东禅寺里暗潮汹涌。
弘忍座下大弟子叫神秀,经常替弘忍给僧众讲经说法,已经是助教一级的人物,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第一个交货,提笔写在寺院走廊的墙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哇,太赞了。大家劈哩啪啦鼓掌。只有在后院干活的慧能听到后,摇摇头。
他请人也在墙壁上题了一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首偈子的差别在于:神秀对佛法的领悟还处于二元对立的阶段,慧能俨然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你完全可以想象,其他僧人的内心是多么崩溃:你这么玩,让我们还怎么写?
果然,再无人呈上偈子。
墙壁之上,神秀偈和慧能偈并肩而立。
慧能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经常被斥责被刁难。
僧众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学院派被一个野路子吊打。
一时阴谋论甚嚣尘上:神秀写菩提,慧能也写菩提,神秀写尘埃,慧能也写尘埃。摆明了抄袭嘛。
身陷“抄袭门”的慧能无嗔无怒,也不争辩,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气息:善哉善哉。
僧众们抓狂了,一拳打在棉花上,这算什么功夫?最后事情闹到了弘忍这里。弘忍一言不发,把慧能的偈子擦掉了。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
当夜,月黑风高。
在主持的禅房里,有两人席地对坐。正是弘忍和慧能。
原来弘忍之前所为,都是为了保护慧能。因为禅宗六祖的头衔太诱人了。
在秘传顿悟法门后,弘忍为慧能披上了代表法脉的袈裟。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师徒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是中国禅宗史上苦涩的一夜,也是伟大的一夜。
第二天弘忍放出风声:法脉已传,能者得之。
“能”者不就是慧能嘛。再去找慧能,已不见踪影。大家恍然大悟:上当了,人家玩了把金蝉脱壳。
有些僧众不干了。这就好比有本武林秘籍,大家从童子功练起,千辛万苦才练到五级,突然闯入一个野小子,不知怎的打通任督二脉,一下子就练成第十级。末了,你还得恭称他一声六祖。卧槽,贫僧做不到啊。
不服气的僧众立刻组队追赶,势要夺回袈裟。但慧能仿佛人间蒸发一样,无迹可寻。
3
15年后,广州,法性寺。
高僧印宗法师开讲《涅槃经》,吸引了千余名信徒前来听讲。
突然吹起了一阵风,经幡随风摆动摇曳。
居士A看到后,卖弄道,“春风吹的经幡动,这是风动。”
居士B不屑的摇摇头,“毫无禅机含量,我看,那根本是幡动。”
居士A不服,“没有风吹,哪来的幡动?”
居士B反驳,“风吹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只有经幡在动?当然是幡动。”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风动幡动的佛学辩论。
信众们分成了两大阵营,有赞同风动的,也有认为幡动的。
一时好不热闹。
突然现场响起了一个洪亮自信的声音:“我看,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两位的心在动。”
争论声戛然而止。
点破禅机的中年男人衣衫褴褛,满面风霜,周身却散发着自信沉稳的强大气场。
没错,此人正是六祖慧能。当年为了逃过追赶,他利用了僧众思维的盲点。佛门弟子不都是吃素吗?那我就潜伏在猎人队伍里。牛逼的是,15年里,他一口肉也没吃,还顺带说服好几个猎人放下屠刀皈依佛门。
这个潜伏,我给一百分。
之后,慧能在法性寺剃度出家,正式出山弘法,禅宗进入慧能时代。
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慧能不装逼不摆谱,讲经说法喜欢用日常口语,比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提倡“恩则亲养父母,让则尊卑和睦”。他重视劳作反对一味坐禅,强调悟道就在生活中,他还鼓励大家,说凡夫即佛。
总之三个字:接地气。
禅宗迅速PK掉其他宗派,成为大唐的全民佛教。连女皇武则天都是他的粉丝,三次请他进京讲法,结果就是本文开头说的,慧能三次回复,不!不!不!武女皇还眼巴巴送上御赐袈裟,以表示自己在六祖门下挂了名。
大唐一姐确实眼光毒辣。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写了那么多佛教论著,只有慧能的代表作《坛经》,被公认为佛教三藏十二部经里唯一一部中国人写的经书。
野路子又如何,人家有大智慧。
我特别喜欢《坛经》里的一个观点: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意思很直白,佛学不是一碗鸡汤,求心灵解脱只能从生活着手。
想想我们,抄经念咒盘佛珠,每天copy些“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来自我安慰,然后一转身,该发怒发怒,该嫉妒嫉妒,为名为利费尽心机哭天抢地,最后还怪生活欺骗了我。
汗颜啊汗颜!
慧能一生弘法37年,75岁时在打坐中圆寂,肉身被弟子制作成肉身佛像,一直保存在广州南华寺,创下佛教史的一个传奇。
哦,不,慧能大师本身就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