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果碰到就是不肯读经的孩子怎么办,您有什么高招?
季谦先生:
你问我这个问题,那我就反问你:如果你碰到不肯算数学的孩子,怎么办,你有没有高招?没有?那我也说没有。
这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人类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的事,你不能只责备读经。读经教育面对的是人,也跟一般教育一样,会遇到问题,那是永恒的问题。读经并没有特别枯燥难耐,反而有兴趣的人占比较大的比率。
不能要求每个人对学习都有兴趣,因为任何教育都会有些孩子没兴趣。没兴趣读经的孩子,至少没有没兴趣学数学的孩子比率大,但是我们一直还在努力教数学,你为什么不废除数学教育?我常问家长,你的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吗?没有。没有你教吗?他说不教行吗!那你的孩子有没有兴趣读经?没有。那你教吗?没有兴趣就算了吧。问他为什么厚彼薄此?他说因为数学要考试,读经不考试。那你的孩子学习是为了考试?他如果说是,这个家长就没救了。不只是家长没救,他的孩子也因为家长的见识,没救了。
一种教育,如果是必要的,即使没有兴趣,也要教,你要想办法啊。何况读经符合孩子学习的天性,教久了教多了,他就有兴趣了,如果很多孩子一起读,我很少见到没兴趣的孩子。何况如果全校,全国的孩子都在读经,怎么会没有兴趣呢?
大部分认为读经没兴趣的人,首先,是大人自己想出来的,还没有教就预测孩子没兴趣;第二点,教学的方法不恰当,因为你如果没有给他时间读很多遍,就让他背,他当然很痛苦,就没兴趣了;第三点,孩子身边都没有人读经,只有他一个人,他感到孤单,也会没有兴趣。所以如果这些条件都能解决,我不敢说每个孩子都对读经有多浓厚的兴趣,但我可以说,读经是孩子最有兴趣的科目之一。不相信我们试一下,假如教育部在课程中规定,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背《论语》,每个星期有五六节读经课,方法就是老师带学生念或让学生齐读一百遍以上,大部分学生都会背了,大部分就都有兴趣。不会背的孩子,老师体谅他,说:你纵使不会背,但你已经认真读一百遍了,已经进步了,我也给你一百分。这样,会背的一百分,不会背的也一百分,就没有人没有兴趣了,这是全面有效的教育。
所以说读经没有兴趣,不可以怪罪读经教育本身,而是要看读经教育的配套,我们要创造这样的配套。不过,纵使在没有配套的情况下,我还是要鼓励有见识的老师和家长,不要对读经心存恐惧,赶快开始教吧。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在教学中改善。只要你把握了读经教育的基本观念,给孩子机会,不强调成果,多赞赏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喜欢读经的。如果还怕孩子没有兴趣的人,我就判断他是不懂教育的人。
一个人头脑要活络一点,遇到一个问题,先研究它的关键所在,才能解开关键。读经没有兴趣的关键在哪里?是你自己空想出来的呢,还是真有这种状况?如真有这种状况,是不能解决的呢,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读经教育合乎儿童学习的天性,所以原则上他是有兴趣的,或者说原则上不会没有兴趣。其实,孩子有没有兴趣读经,跟大人的热诚度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我教了十几年读经,我是老师,当然我的热诚度是够的,我发现只要家长的热诚度也够了,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多鼓励,不做过分要求,日渐他就有所表现,一个人有了成就感,他就热爱学习,我几乎没有见过不喜欢读经的孩子,尤其是越早开始,他越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
问:那就是说不喜欢读经就是家长的热诚不够了?
季谦先生:
不纯粹责备家长。亲、师、生,三方面都要考虑;有时候,老师自己的热诚度就不够,或者学生已经有学习的习惯了,他一时不适应。譬如有些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最初的时候的确有些排斥,因为一般学习方法是懂了才算,他已经习惯了,就会对“死记硬背”有一段适应的过程。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懂得这些心理,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是多方位的,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有无穷的信心和诚意,读经老师如果能立下一个志愿:“纵使学生对读经没有兴趣,我也要把他教得有兴趣。”天下就没有不可教的学生了,这是老师的责任所在。
如果有家长和老师没经过努力,推说孩子没有兴趣,就不教了,那是不负责任的。有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发现她在幼稚园的孩子,有一天起来,一边穿鞋子,一边不知道嘴里在念什么,仔细一听,在念苏东坡的赤壁赋。家长很惊讶,就不打扰他。他穿着衣服还在念,送出门还在念,为什么呢?因为他会背,那赤壁赋融入到他的生命里了,他念着念着,在与自己对话。所以引起孩子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种的,刚才说,我们大人的热心,还有他有同侪,还有他学会了,有成就感了,尤其这种因学习而来的成就感,才是维持兴趣最内在、最真实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让他多念,多赞美,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