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十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玲玲珑龙
庄子
上一节讲了人们因为对事物的认知深入程度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并且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进而炫耀于人,庄子以此举了三个人来作证明。这一节将要讲的是庄子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原文中庄子在这一段文开头这里问了几个问题:“我现在在这里说一些话,不知道这些话和其他人说的是不是同一类呢?同类与不同类,既然都发了言,那么和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分别了。”庄子这是在道的角度上看的,对于大道而言,都是说话就没什么分别了。下面庄子就进一步的讲解了。
既然大家说的话都没什么分别,那么就让我试着说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那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万物的初始有它的“有”,有它的“无”,有它未曾有的“无”,有它未曾有“无”的“无”,还有它的未曾有的那未曾有的“无”。这一段延续了庄子齐物论一惯的特点~绕口,其实总结一下就是太极无极太太极,宇宙万物无极无限,而我们的认知却是有限的,我们作出的结论不过是相对情况下的,而在道的角度上来看一切都是一样的,道通为一,这一点也是齐物论的核心思想。下面庄子就举了几个列子。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天下最大的是秋天的毫毛的末端,而泰山却是小的;最长寿的是刚出生就夭折了的婴孩,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却是短命的。是不是感觉这两句话是错的!这就是所谓的相对结论,泰山只是万物的一点,所以说泰山为小;秋毫之末却比“无”大,所以秋毫为大。同样寿命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以相对作出结论。作比对的事物不同,作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由道而论,万物皆一。所以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