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不是真的爱:依赖是离不开,爱是不离开。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无缺Wendy

看剧仅是消遣是真的挺浪费时间的,倘若和现实生活结合一二,收获还是挺多的。

《第二次也很美》并不是什么特别经典的或爆款的剧,只不过,剧中的每一对矛盾体,都代表着现实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剧情给了我们一些解题思路。

例如,孩子教育,特别是二婚家庭的孩子教育;父子/母子/母女关系如何和解;朋友之间的相处。总之是离不开亲情、爱情、友情这些绕不开的话题。还有就是选择、取舍这类层面的问题。


今天想聊的矛盾体是:俞非凡和王蕾。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富二代(和父亲的关系特别差,算是男二号,因为妻子婚后成为全职太太+全心照顾孩子而慢慢变得不独立,而离婚),一个是原生家庭环境特别糟糕的、一心想要摆脱原生家庭走向成功职场女性。

王蕾并不是前者婚姻的插足者,不过她的确很喜欢她的俞老师。说实话也为她的俞老师做了很多事,远远超出了她的助理身份、学生身份。剧中她也做了很多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坏事。

但她从未得到她喜欢的俞老师的爱。至少没有得到她想要的那种爱。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样的结果,内心有些为她难过。抛开那些坏事,即便她没有做那些伤害他人的坏事,她依然是这个结果。这让我想起中学时代看的《萧十一郎》里的连城璧和沈璧君

也许是因为颜值的原因,我并没有特别喜欢萧十一郎的那个角色。曾经也为连城璧失去沈璧君感到惋惜,当时就想,如果连城璧没有做哪些坏事,沈璧君会爱他吗?那个时候是没有想明白的。

如今看来,答案依然是不会。看似连城璧对沈璧君很好,王蕾对俞非凡也很好,想当然以为你对别人好,别人就得以身相许,的确还挺荒唐的。但核心不是这个,而是他们给予对方的好,不是爱,而是依赖,是控制。


王蕾把她的俞老师当成是她摆脱原生家庭,获得重生的救命稻草,也因此过分在乎自己在对方心中的评价。所以她觉得自己要在任何一场比赛中得第一,才能让她的俞老师真正看见她,对她满意。

她的实力确实不差,但是她不够自信,害怕失败,所以每次比赛都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让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无法获得名次/参赛资格。

当你依赖时,而对方却并没有想被你依赖,你就特别容易患得患失。你就越想控制,越想占有,而往往越得不到。她其实有能力靠自己的,但是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不OK,得依赖着他人才能获得新生。

在这样的心理下,给予对方的好,真的不能说是爱。

反倒是,俞非凡的前妻,离婚后,依然能够把俞当做亲人看待,这种更像是爱。

依赖是离不开(她认为她离不开她的俞老师),爱是不离开(亲人就是要不离不弃)。


造成王蕾这样的个性,有原生家庭的一部分原因。她的父亲一喝醉酒就要打她,而她的妈妈却没有能力保护她。因为从小没有感受到正常的家庭关爱,的确是容易长大后,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

她一心希望有人可以带她离开那个鬼地方(她的家)。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一切问题都归因于原生家庭。毕竟她的妈妈还是很爱她的,拼命省下钱供她读了大学。只是她对家几乎全是恨,无法去感受这片爱,无法感恩妈妈的付出。

失去感恩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真正爱他人的能力。


人遇到困境,什么样的心态才能让人真正走出困境呢?

引用下近日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短话:

天下没有坏事,只有难事。严重认同!

坏事的态度,只会让你心生怨念,失去理智;难事的态度,会激发你去解决问题,提升你处理困难的能力,磨炼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单单是技能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

认为一件事是坏事,一个困境是坏事,你要么抵抗,要么逃避。就像王蕾一样,面对家庭的困境,她选择的是抵抗,非理智的抗争。一个家之所以为家,有人在只是基础,有温度在才是根本。她的妈妈努力在维持着微弱的温暖,但她并没有看见。

直到她真的离开家去了上海念书,工作,她也未曾原谅过自己的父母,这何尝不是不原谅自己不放过自己呢?

带着这些执念,她是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活得出色,她觉得自己需要依赖一个人。且得牢牢地抓住。

现在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会从原生家庭找原因,回顾自己的遭遇是找到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只能看到原生家庭的这不好,那不好,却没有不断锻炼自己的感恩能力,找到原因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回顾曾经,不是为了归罪于曾经,而是为了放下曾经受到的不公,才能勇敢面对未来。

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要不要告诉另一半她之前的经历(她和另一半只认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我说如果你全然相信他,他也值得被信赖,说出来也没有关系呀,说出来了就要放下这些,因为你们在一起要的是未来,何必去深究过去呢?

不过像认识了很久的人,遇到了问题,那就得好好回忆曾经的美好,从中发现自己是不是习惯了对方给予的好,却忘了回应。感恩相遇,感恩一起走过的日子里的平淡美好!

爱是不离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