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你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读书心得

李笑来《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读书笔记

2016-11-27  本文已影响691人  何舒卉

1. The secret is that any of these can be right answer, and you should make your decision based o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each option.

可以用来当作对整个“创业课”的注脚——别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教条。在我看来,世上最难学会的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后会有很多好玩的例子)。这个课程里的内容,都可能对,但我们必须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特定的判断和决定。

2. 成长的最靠谱起点是什么?Sam的这篇文章里有个很好的建议:

No matter what you choose, build stuff and be around smart people. “Stuff” can be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Building stuffs——做出东西来。

3. 从一开始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出完整的作品来,哪怕最初的作品很差——但必须完整。那些有完整作品的人,能力、耐力、学习能力都会超出他人许多倍。无论看起来多简单的作品,只要是完整的,其表面之下的复杂程度是那些没做出过东西的人全然无法想像的。

4. 第一课里,Sam提到了伟大的创业公司的几个要素:

Great Idea (创见)

Great Product (产品)

Great Team (团队)

Great Execution (执行)

5. 他们所关注的、讨论的、研究的、学习的,是那种“最终真真切切地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从零到壹”的伟大公司。

6. 前前后后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很多:

这是否是真实的需求?(或者说:是否是真真切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真的很擅长杜撰伪问题……)

市场是否足够大?(或者换个说法,跑道是否足够长?)

市场成长是否足够快?(一个“快”字可能会顺带解决很多很多问题……)

如果真的因为这个创见创业了,那么,公司成长的策略是什么?

公司如何进行必要的防御?策略又是什么?

当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回答,并且需要得到满意答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点子”其实不过是垃圾——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追求。

7. 一个70%的人会掉进陷阱的逻辑错误:肯定后件:

if P then Q;

Q, therefore P

我个人在尝试回避这种陷阱的时候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时常问自己:

反过来不一定成立吧?

或者更简洁一点:

不一定吧?

8. 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想象不出超出自己经历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人们总是要依赖自己已有的经历、经验和积累去理解新的、陌生的事物和世界。

9. Lean Startup Methodologies里常常提到的一个方法论:

fall in love with the problem, not the solution.

10. 于是,有人能做到“不是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原因在于关注焦点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那需求的根源——即,关注焦点在于更本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而后给出最好、最简的解决方式。

11.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也许我们可以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此人是否拥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

对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否足够清晰准确?

是否有足够系统的方法论?

是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12. 必要、清晰、且准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13. 所谓思考,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建立那些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概念是必要、清晰、且准确的,它们之间的关联也应该是准确的。

14. 所谓的聪明,在我眼里,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正确、有效知识的总和。所谓“更聪明”,在我眼里,只不过是“学习能力强大”、“学习速度惊人”。这些人都是有不断总结、迭代的方法论的。

15. 今天的学者们有完整的方法论,叫“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

科学方法论

16. 那些有作品的人,就是“成功人士”,他们已经做出像样的东西,“成功”的程度不一样而已,而他们的成长速度一定很快、更快。更为重要的是,要看这些人的多个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基本上就是他们进步程度的展现。

另外一个判断方式是看他有无长期持续做的事情,然后去看他做得如何。懂得长期持续做事的人,通常不笨,也通常没办法做不好那件事儿。

17. 要谨慎选择合伙人

无论是你去找人合伙,还是别人来找你合伙,估计你都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我了解这个人吗?

他的优点、缺点都是什么?

他信任你吗?有多信任?反过来呢?

他出了任何问题,你都愿意帮助他吗?反过来呢?

未来的若干年中,你们能做到荣辱与共吗?

18. 而合伙人的最重要素质是什么?答案其实与选择婚姻伴侣一样:找到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并且双方(或多方)都必须是肯于承担责任的人。哦,对了,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出了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先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19. ...intuitive judgment is developed by experience, training, and knowledge.

也就是说,所谓的直觉虽然显现为瞬间不假思索的判断,但它不是没有来历的,它实际上是经验、训练和知识的长期积累瞬间内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20. 精通你的用户

如何精通自己的用户?课程里有很多方法论:

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找用户——而不是采用程序员喜欢的自动的方式;

做更深入的,能够获得用户真实答案的调查(第四节课里会提到);

关注各种各样的进阶指标,DAU、Retention之类……

21. 一个普适的方法论: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再问一遍:“更本质的是什么?”

如果用户有这么个需求,那么更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22. 这个我倒是相当同意:一切能够满足人性弱点的产品都是令用户热爱的。比如,如果你能让用户再懒一点再懒一点,那他们就会爱你多一些再多一些。

23. 第三课里,Paul这样回答“如何让你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创见生成者呢?”

学很多值得学的东西

仔细琢磨你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多与牛人在一起(这是怎样找到合伙人的诀窍)

24. 很多时候,学一点新东西,其实并不只是为了学到那一点什么,更多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打磨自己的学习能力。

25. 虽然很难,但是,在组建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或者起码最好要只与那些肯于不断学习的人合作。拒绝学习的人常常非常善于伪装,一旦你识别出他们,别犹豫,马上开掉——他们肯定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拖累整个团队的效率。

肯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表现为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遇到令他们好奇的东西,他们会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尝试,甚至总结、创新。强烈的好奇心与那种只喜欢零成本的尝试是很不一样的。而不断学习也是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唯一有效方式。这也是我们常常用来识别学习能力强的人的一个具体方法。

26. 激励优秀的人,在第二课里,Sam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autonomy 自治

mastery 精通

purpose 追求

优秀的人渴望自治、自主、独立,而他们的素质也确实能够这些。

吸引真正优秀的人,只有一个是最实在的:前途。只有他们才会真正被伟大的创见所吸引、也只有伟大的创见才会吸引他们。

27. 平庸的人做不出伟大的东西,也没可能帮助甚至没办法参与到伟大的创见的实现。如果你真有伟大的创见,却不小心招来平庸的人,这并不可怕,马上开掉就是——正如第二节课里说建议的那样,要快,一定要快。

28. 培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点就是习得“后置筛选能力”。而沟通能力中最重要的也是这一点。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虽然这个故事已经被传滥了,可确实是有道理的。在听人讲话的时候,全神贯注与他当前的内容,暂时放下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看法,是很必要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们必须全盘接受。等我们全部听完了,归纳总结一下所有的观点和结构,就可以开始自己的独立思考了。这儿对不对?那有啥问题?他说的这个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逻辑推理是否牵强,那个结论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其他的对立结论……

29. 运气并不完全是不可控的。

仔细观察那些成就斐然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确实与众不同:

他们费尽心机去研究、寻找趋势。

他们更多地考虑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年会发生什么?像 Alex 那样随着兴趣、“追随内心”,一不小心踏进趋势的人是幸运的,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不是靠幸运,他们是靠观察与思考、总结经验与教训,靠反复推演最终找到一个自己能够参与的趋势。

如若那判断是正确的,那个趋势确实出现,而后竟然可以随着那个趋势共同成长,则必然飞速进步——那仿佛是自己被插上了翅膀一样。

30. 找到一个必然迅猛发展的趋势,

在那个领域里迅猛地学习、实践……

于是,这些人可以最终与趋势共同成长。

31. Wikepedia 上Retention 的解释:

Customer retention is more than giving the customer what they expect, it’s about exceeding their expectations so that they become loyal advocates for your brand.

32. 你作为创造者,你自己就要做一个“招人喜欢的人”,“有趣的人”

——当然,从更高层面来讲,“无论如何,都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33. 七节课过去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他们的世界”。

他们胸怀大志,深谋远虑。

他们创造创造再创造。创新创新再创新。

他们热爱生活,一心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他们逻辑严谨,有完整的方法论,并且不断自我完善。

他们善于模式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方式。

他们重视数据和事实,关注重要指标,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

他们善用类比和隐喻,也因此有各种形象生动的表达和思考。

34.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其实善用类比的人是极少数——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能力。

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信息储备,才能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找到真正合适的、最恰当的那个“参照物”;

之所以能找到最恰当的,不仅仅是找到最“像”的那个,还要仔细搞清楚“不像”的地方究竟有哪些,以免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出现偏差……

于是,创造一个“精妙的类比”是很非常复杂的过程,所花费的精力不知要比听者理解所需要的精力多不知道多少倍……

35. 真正聪明的投资人,并不是那种永远不犯错、什么都懂、做什么都成功的人。他们只是那种学习能力强,严守风控原则,不断探寻未来的人。他们不是“亲自创业”的人——他们也许创业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见证”过伟大企业的诞生、成长、成熟、挫败、重新崛起,直至成功……

36. 如若一个人在一个方面能做到优秀甚至极致,那么他自然就会懂得一个道理:

精通某个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重复、自我观察、自我纠正、反思、进阶、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以上循环,最终达到一定地步,进而自信……这个过程中反复能体会到的东西就是,越是简单的环节越容易成为短板,所以要格外重视;越是复杂的东西就需要越多的重复训练——直至最终做到“举重若轻”……

37. 招聘新人也好,找合伙人也罢,我总是尝试着去花时间聊对方的兴趣爱好,想知道他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什么,擅长到什么地步,如何做到的,又因此有什么样的感悟……

38. 在伟大的项目面前,投资人是弱势群体。他们必须向创始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就没机会。光有钱是不够的,甚至是完全没用的——所有的投资人都缺好项目,并且好项目不可能筹不到钱(就算筹不到也是暂时的而已)。

39. 真正有用的道理,常常都简单而又朴素,却只有少数人真正笃信——而大多数人其实骨子里是不相信的。

40. “Your beliefs become your thoughts. Your thoughts become your words. Your words become your actions. Your actions become the habits. Your habits become your values. And your values become your destiny.”

41. 把理解深入到笃信,把遵循深入到恪守,直至深入到像与生俱来一样——这很重要。

42. 我在自己带过的所有团队里,一直推崇“不断学习”的文化,我讨厌不进步的人,我讨厌固步自封的人,我讨厌没有好奇心的人,我讨厌不肯尝试新事物的人,我讨厌不肯自我调整的人,我讨厌为了面子不讲道理的人……这种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能给他们机会污染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43. 这套课程是“强方法论”课程,主导整个课程的一些方法论已经反复重现:

创业最重要的三件事儿:产品、产品、产品。

团队成长最重要的三件事儿:文化、文化、文化。

运营最重要的三件事儿:手动、手动、手动。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三件事儿:垄断、垄断、垄断。

创业最不重要的三件事儿:营销、营销、营销。

44. 那些小心的投资人常常有这样的判断:

刚认识几天就在一起合伙的,成功、持久的概率很低。

不肯拿低于平均水准工资的合伙人,更可能像雇佣兵而不是传教士。

创始人股份比例越低,越说明创始人对其他合伙人的依赖程度越高,失败风险越高。

第一批职员的工资越高,很可能说明团队凝聚力越差。

没有统一价值观的团队,其实更像是个团伙。

45. 绝大多数“风险投资人”跟所有投资人一样,都是风险厌恶型的人,而这也是保证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风险投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风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关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类型——仔细想想,选择这样类型的投资恰恰是他们的风险控制方式。

46.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所谓的“自尊心强的人”,基本上更多属于“Be-Good Type”,而那些“low ego”的人,更多属于“Be-Better Type”,而后者常常更大的进步空间,他们也有更为良好的进步习惯——你是 CEO,你选什么样的人呢?

47. 他们嘲弄你,是他们的错,不是你的错。你不能也不应该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该干嘛就干嘛去,绝对不要花费哪怕一秒钟在他们身上,反驳之类的行动其实毫无意义,浪费自己的声明。除了继续自己的进步之外,你没有任何必须做的事情。你的任何进步,都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见到傻屄活得比自己精彩。

48. 要从一开始就要深信自己一定能学会、学好,只要自己智商正常,就没有理由学不会;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没有理由学不好。只有这样,后面才会顺利,哪怕遇到困难也知道只不过是正常的过程之一而已,没理由放弃。

49. 一样需找自己的雇员”,本质上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此人今天尚未成熟,尚不满足种种条件,但,基于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情况,此人能成大器呢?还好,这样的人其实都有着明显的特征,他们:

有强烈好奇心

自学能力强

不断造新东西

属于Be-Better类型

有独立思考能力

方法论明晰

价值观坚定

50. 有一小部分人,在不断切合实际地考虑未来,甚至没那么远,他们能考虑的只不过是今天的现实如何再明天变化。于是,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考虑得更周全。

他们知道除了某个“breaking technology”(某个有突破性进展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配套成熟。他们耐心等待,全面衡量,一旦发现明天真的就有可能变化了,就迅猛出击。

51. 投资人最重要的资源不是钱、不是关系,那是什么呢?其实是他的(或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52. 成长是痛苦的,最大的痛苦源自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清楚认识,以及对目标遥远的真切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案只有三件事儿:积累积累再积累;完成这三件事儿的前提也只有三个:耐心耐心再耐心。

53. 看看下面这个列表:

Seek out instruction 寻求指导

Write out a schedule 写下一个计划

Set goals 设定各阶段目标

Concentrate 专注

Relax and practice slowly 放松,慢慢练

Practice hard things longer 遇到难的部分就多花时间练

Practice with expression 边练习边用你的方式去表达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Donʼt show off 别臭显摆

Think for yourself 为自己着想

Be optimistic 要乐观

Look for connections 寻求与其它技能之间的关联

这是1996年出版的一本书中的建议: Wyntonʼs Twelve Ways to Practice: From Music to Schoolwork,对,是学乐器的方法论。

看,在这个世界里,学什么都是一样的,越是难一点的东西越是一模一样:慢慢练,花很多时间——没什么区别,随便去问哪一个大师,都是一样的答案。

54. 在当前的语境里,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做出能让这个世界发生变化,让生活变得更为美好,且恰好能够实现巨大商业价值。要求太高了吧?对,就是这么高,所以才那么难。

55. 先解决自己的生活,然后在通过耐心和积累去寻找机会,同时不忘了自我成长,以便将来某一刻能够匹配那个机遇,这才是正途。

56.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并不难,难的是,正确地特立独行。

57. Hoffman 分享了他自己的方法论:

跟聪明人讨论,然后深入思考那些聪明人不认同的地方。

58. Hoffman 的方法论是,挣扎着使自己成为聪明人中的那个特立独行者。

59. Hoffman 的一本书:The Start-Up Of You

the startup of you

60. 如若未来的一切都是可知的,那不需要犹豫、迟疑,一切的权衡都非常清楚、简单明了。之所以要“抉择”,就是因为有未知因素存在。

于是,究竟应该如何,取决于创始人对明天(未来)的判断。

61. 某种意义上,所谓的聪明人,就是在积累足够多清楚概念及其关联之后还花很多很多时间去思考、研究未来的人。

62.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招人的时候,尽量招那些经常写文章的人。是不是会写文章,是不是常写文章,常常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编辑”上的成熟度——尽管看起来不太沾边,但从本质上来看,确实是有很大关联的。信不信由你,那些会写文章、常写文章的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是比其他人高——并且更勤奋、成长更快。

63. 所谓的“运营”,就是打造一个引擎之后不断优化的过程。而所谓的优化,最关键的就是不断监控、调整各种指标。Rabois 的忠告是,“千万不要孤立地对待某个指标”。只看一个指标、只根据一个指标进行优化很简单,但这不行,得“没那么简单一点点”(或者说“稍微复杂一点点”):要把相关的指标放在一起考虑…… 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这个忠告的理解应用难度比“复利的理解应用”高太多了。

64. 降低管理难度的方法,除了 Horrowitz 讲的那些东西之外,更根本的有两条:

只招最优秀的人

尽量保持小团队状态

65. 只有少数人,好像有那火眼金睛,能够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是一种需要长期自我训练才能获得、才能打磨的能力。

说来说去,迂回和旁敲侧击,是做好用户调查的关键。

66. 真正好的产品,确实会提供一个很好的体验,而这种体验,过去没有,现在有了,一旦开始用了,就无法想象没有它怎么办……大的比如现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手机里的导航软件。

67. 如何找到痛点?不考虑运气的话,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靠谱:积累——靠在那个领域里的长期沉淀与积累,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知道什么是必要条件,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技能才能实现……

很早很早开始积累就可以了吗?也不见得,还有下一个条件:方向。

We think about where the world is going.

这几乎是这整套课程中始终贯穿的理念了。

从最初的 Sam 并未强调地说的:

Long-term thinking is rare everywhere.

68. 这就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原则:一定要从高质量的源获取信息。 或者反过来说,为了能获得重要信息,平日里要想尽一切办法高度关注高质量信息源。

69. 对创业者来说,有两个领域必须依赖真正的专家,法务和财务。法务和财务,都是相对环境成熟的领域,是不是专家,只要看对方的历史纪录就好——相对来看还确实是比较容易判断的。

70. 如何正确地开除一个员工?

Carolynn Levy 给出了五条建议:

快,马上。

直说,别绕弯,别道歉,少废话;最好有第三方在场。

马上支付应该支付的费用。

切断一切数字系统的访问权限。

马上买回所有已经落实的期权。让一个不再对公司有任何贡献、甚至可能有副作用的人继续持有公司股票是愚蠢的。

做好心理准备,离开公司的人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雇人的时候,要小心那些对前老板各种抱怨的人。

71. 做好产品,把产品做到最好,最被需要,最被热爱,是最本质、最强大的销售。精通你的用户,是最强大的销售工具。我从心底里认同这些基本的方法论。

72. 卓越的销售与前其他销售不一样,这些卓越的销售不在“说服”他人上浪费任何时间,这些卓越的销售把时间精力花在去寻找甚至制造需求,真正的需求,然后做出一个谁都需要的谁都喜欢的产品或者服务;而后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展示。

73. Do your homework.

这是我在英文中读到的最有用的句子。道理全都是一样的。买股票前,do your homework,买入之后就可以不管了;写文章之前,do your homework,想清楚了之后,照写出来就完了;销售之前,do your homework,找到真正有用的产品或者服务,展示就可以了。

74.

李笑来《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读书笔记

75. 从第一天开始,创始人就应该不断地把 why 和 how 写下来(我个人的经验是连 what 都应该写),放在一个所有人都可以随时看到的地方。

76. 第十九课里, YC 的合伙人 Michael Seibel 在讲解如何给投资人讲项目的时候,提到一个“Mom Test”:

If in one sentence you cannot tell your mom what you do, then rework the sentence.

77. 很多时候,创业者其实都是叶公而已。真的龙出现了,根本无法直面。他们对所谓的创业,有的只不过是各式各样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却全无脚踏实地的判断。

78. 谁不希望自己能有一条这样的路走呢?

李笑来《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读书笔记

可事实上,这是不自然的,大自然是这样的:

李笑来《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读书笔记

而创业某种意义上是爬山、登顶,那就更可能是这样的:

李笑来《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读书笔记

天很冷,路很滑,看不到太阳……

79. 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一个:成长。要了解自己,要想办法能够正确地感知这个世界,自己要有灵魂。可以不用低调,但要消磨自己没必要的所谓自尊。

80. 规模化的事情——这个建议不稀奇,但牛人想的都一样,巴菲特的措辞是:

“只做没有捷径的事情。”

81. 你要想自己能不能独占鳌头(国外叫“Unicorn”),正确避免竞争的办法是“做到最好”。你不仅要有一技之长,且那一技要相当地长,比他人长出许多——直至他人都懒得跟你比的地步。

82. 不断学习,与聪明人为伍,不断地动手做事做东西,慎重选择朋友,果断离开那些没必要的所谓朋友。笃信简单的道理,做稍微复杂一点的事儿。

83. 去该去的地方,每天都要花时间思考未来,做事要像自己的雇佣兵,想事儿要像自己的传教士。做事可以拼命,但不能累垮,要悠着点。

84. 学会销售。锤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够说服他人,还要仔细磨炼自己听得懂建议的能力。 时时刻刻都要认真审视自己,如果自己做的不好,要第一个知道。

85. 没有什么比思考能力更重要。清楚深入地思考,会让你预防莫名其妙的灾难。要常常举一反三,要常常提炼自己的思想——虽然这很不容易。

86. 要养成书写的习惯——善用文字,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大特征。

87. 所谓的执行力,其实本质上还是思考能力。想清楚想明白的人,自然而然就做对了——对他们这事儿在那个节点上没有多难。执行力差,只不过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干什么而已。

88. 不要“跟着感觉走”,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直觉实际上是错误的过程。预先知道自己既然选择了快速成长,自己就是活在黑洞里的人,跟别人不一样。永远不找借口,时刻正确反思自己的成功和失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