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朋友圈故事大锦集《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1】《游戏力》Day5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315人  D101珍珠

阅读时间:1.5小时

阅读页码:79-110页

大纲:

一、跟着笑声的脚步,一起大笑

二、学会打闹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游戏力培养孩子的自信,现在我们要继续看游戏力如何继续帮助我们加强亲子沟通。

跟着笑声的脚步,一起大笑

【解释】跟随笑声的脚步,就是说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因为:一方面,游戏是否有趣,笑声就是它的检验标准;另一方面,笑声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联结的信号,让孩子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让家长能够放松心情。

一般情况下,当大人做出很夸张的肢体动作还有表情时,都会逗得孩子大笑,对年幼的孩子尤其如此,所以家长要尝试放下尊严,放低自己,去和孩子打成一片,笑成一片。如果你还是不好意思,可以用一个玩偶来替代,让它用幽默的口吻说出可笑的事。但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挑战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大人需要继续勇敢尝试,哪怕是遇到白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大笑的时候,就是加入孩子,与他们建立联结的基本方法,孩子和大人都一起释放开心、快乐的情绪,消除负面的情绪。比如我自己就经常和孩子玩一个游戏:“看谁先笑”,两人互相盯着对方,或者做鬼脸,或者轻轻的咯吱对方,最后一个人会忍不住先笑,另一个因为受到感染也一起大笑,所以我们要跟随着笑声的脚步,和孩子一起大笑吧!

从笑到哭,尊重游戏中的负面情绪

还有的家长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孩子和你玩的好好的,忽然因为哪句话讲的不对,孩子就恼了,或者生气,或者大哭,或者不依不饶,这种情况下大人往往也会摆起脸色:不准哭,哭什么?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和你玩了啊!大家有没有这样说过呢?有可以打1、没有可以打2。

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这些泪水和脾气都是无理取闹,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因为孩子有很多情绪,平时都是没有机会发泄出来的。有趣的游戏打开了情绪的大门,大笑过后,其他的感受也都跟着一起涌了出来。眼泪一旦开了闸,自然就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情绪的转换对成人来说很难理解,但它确实是再正常不过了:游戏力虽然重视笑声,但是并不代表每分每秒都要笑得前仰后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哭的时候拥抱他,在他生气的时候安静地倾听,在他愤怒想踢人的时候温柔而坚定地拦住他。家长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能够放松地让孩子表达,并完成情绪释放。发泄完负面情绪后,孩子会更享受游戏的乐趣。

学会打闹

1、打闹也是有规则的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肯定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特别喜欢打闹、摔跤或者具有攻击性的游戏,怎么办?要让他玩吗?孩子没轻没重,恐怕会伤到自己或者别人就不好了,不让他玩?似乎也压抑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其实,我们不必这么患得患失,还是要运用游戏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的“爱之枪”游戏吗?这个游戏成功的转化了攻击的意图,重新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结,所以孩子在玩打闹、攻击性游戏时,还是需要家长的参与,才能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些基本规则:

(1)家长需要提供基本的安全监护,如果有人受伤或者不愉快,就立刻停止。【解释】规定好游戏的双方不能打、踢、咬,但是可以推拉。如果有人受伤,应该立刻停止游戏来关心受伤者的情况,除非他自己愿意,如果带伤继续并不有利与安全感的建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稍微休息后重新回到游戏中,经过重新调整,孩子会吸取经验,状态会更好。

(2)仔细观察,抓住游戏中的机会:建立联结的机会,增强自信和力量的机会,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解释】休息时可以拥抱孩子,创作联结的机会;游戏中不断给孩子鼓励,增强他的信心和干劲;如果失败了,再玩的时候就鼓励他全力拼搏,把上次失败的负面情绪都释放出来。

(3)根据孩子的情况,提供适当的难度,最后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胜利。【解释】攻击性游戏的重点在于向孩子施加难度和阻力,目标并不是让他们输或赢,而是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力量,同时教育他们不要伤害到别人。孩子长大一些后,大人的力量也要适当增加,这样他们必须努力才能战胜大人,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取胜会更加有信心。

(4)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对孩子动真的,也不要强制呵痒。【解释】这点是成人需要注意的,有的成年人因为小时候的创伤遭遇可能会有点心理阴影,所以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可能会想释放出来,但是游戏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力量,因此不要让自己的感受掺和进来,把负面感受先放一边,专注于我们的游戏目的。同一个比自己强大、又极力想赢的大人对抗,对孩子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你无法把不良感受放下,就用幽默的的方式表达出来,夸大它:“好累好累,再打下去,我就死定了……”“哎呀,要是再赢不了,我会难受一整天的!”

2、活跃的体能游戏必不可少

现在很多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能游戏,对孩子的身心都有益处。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告知孩子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外,放手让孩子去游戏。

体能游戏对孩子发展十分重要,他们是用身体在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体能游戏到底怎么发挥益处:

(1)体能游戏帮助孩子自我调整。【解释】家长通常有个误区:孩子特别好动,家长就更不愿意和他打闹,害怕他们更“无法无天”。如果不能加速,就不能学习如何减速。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机会玩打闹游戏,那么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撒野。打闹对抗的游戏,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学会如何调解自己,放松下来。

(2)体能游戏帮助孩子锻炼专注力。【举例】这主要是一些指令性的体能游戏可以做到。比如让孩子做跳跃运动,然后再指定频率,让孩子迅速转换:左边、右边、快跳……左脚跳、右脚跳、两只脚。还有我们经常玩的“萝卜蹲”,都能有效调动孩子的精神,锻炼他们的专注力。

(3)体能游戏帮助孩子做好计划和安排。【举例】孩子如果不能对自己的事情做好计划和安排,不妨通过体能游戏来改善。为大龄孩子安排寻宝游戏,从一个线索再到其它线索,慢慢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条理性。女孩玩的拍手歌,跳皮筋,跳房子都能协助发展孩子安排计划的能力。

(4)体能游戏能帮助孩子控制冲动。【举例】我们家长平时都是通过说教、惩罚、沟通来教导孩子控制冲动,但你会发现并不是特别有效。作者教给大家一个有效方法:把孩子容易冲动的情景,以游戏的方式重现出来。比如说“让我们来做上课游戏吧”,“让我们上学起床的游戏吧”等等,通过游戏,让孩子练习控制自己冲动的能力,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将游戏中的控制能力带进了真正的日常生活中了。

所以打闹类的体能游戏做好了,对孩子的发展是特别有好处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做好配合,做好纠正,帮助孩子提高自己,同时也能建立良好的联结。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了笑声在游戏中的意义,然后跟着孩子一起大笑。同时,也要接受从笑声到哭声的转变,尊重孩子的负面情绪,让这些平时没机会哭出来的眼泪排放干净,把负面情绪释放出来。打闹游戏也要用游戏力来控制好,在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玩,在玩中学会调整控制自己。课后来个亲子体能游戏:和孩子玩玩指令性的跳跃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控制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