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疗法的常用穴

2018-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惠米丽

热敏灸疗法的常用穴位

第一节  头颈部常用穴位

一,头窍阴

头窍阴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一名枕骨。

【穴位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常用配伍】

配强间治头痛;配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热敏灸感】

头痛:常出现热感渗透颅内,或热感扩散后侧头部,或穴位局部出现皮肤收紧感或压迫感。临床常配合太阳穴双点灸,外关穴单点灸,太冲穴双点灸。

二,阳白

阳白,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阳维脉之会。《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头目瞳子痛,不可以视,挟项强迫急不可以顾,阳白主之。”《千金方》:“主目瞳子痛痒,远视,昏夜无所见。”《图翼》:“头痛,目昏多眵,背寒栗,重衣不得温。”

【穴位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取穴时患者一般你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 2cm处。

【主治病症】

面神经麻痹,夜盲,眶上神经痛,偏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目眩,眼睑下垂。

【常用配伍】

偏头痛,配太阳、凤池、外关;目赤肿痛,配太阳;面神经麻痹,配翳风、颧髎、颊车,合谷。

【热敏灸感】

面瘫:常出现热感渗透颅内,或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翳风穴单点灸、颊车穴单点灸、合谷穴单点灸。扩散指整个,不或自觉局部有金呀,酸胀感。费日觉反应临床常配合一风雪。偏头痛:常出现热感深透颅内,或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太阳穴双点灸、风池穴双点灸、外有紧、压、酸、胀感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太阳穴双点灸、风池穴双点灸、外关穴单点灸。三叉神经痛:艾灸此穴常可出现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承泣穴单点灸、风池穴双点灸。

三、头维

头维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体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生,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

【穴位定位】

头维在侧额角部,人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

【主治病症】

头痛头晕,目痛多泪,喘逆烦满,呕吐流汗,眼睑瞤动不止,面部额纹消失,迎风泪出,目视物不明,三叉神经痛。

【常用配伍】

头痛如破、目痛如脱配大陵;迎风有泪配临泣、风池;偏头痛配曲鬓、风府、列缺;血管性头痛配角孙、百会;面瘫配阳白、下关、翳风、颊车等;精神分裂症配后溪、太冲、涌泉等。

【热敏灸感】

头痛头晕:常出现热感渗透颅内,或感扩散至侧头部,或热感向头部两侧传导,或热感向头顶部传导,或出现酸胀、重压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合谷穴单点灸、双侧风池穴双点灸。面肌痉挛:常出现热感扩散至额部及侧头部,或热感向头部两侧传导,或热感向头顶部传导,或出现酸胀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合谷穴单点灸、双侧风池穴双点灸、双侧足三里穴双点灸。目眩、流泪:常出现热感扩散至额部及侧头部,临床常配合合谷穴单点灸、双侧太阳穴单点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三叉神经痛:艾灸此穴常可出现热感扩散至额部及侧头部,或热感向头部两侧传导,或出现酸胀等非热觉反应,临床常配合合谷穴单点灸、下关穴单点灸、太冲穴单点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