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旅//读《指标陷阱:过度量化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有
《指标陷阱:过度良好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这本书应该是我今年读过的书中(虽然今年读书不多也就7-8本)让我根本停不下来和频频点头的书,作者的观点和案例分析我都及其认同,感觉作者很懂我,在现实中我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和回应,让我觉得自己可以跟读者进行交流和对话一样在进行这本书的阅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好多在现实中看到的点的思考。经常脑海中冒出来的话:“哦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原来是这样呀!太对了.......".
这本书是由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杰出教授杰瑞.穆勒(Jerry Z.Muller)于2019年出版了英文版,这本书简明扼要且有说服力的论证了过度指标测量带来的威胁,作者专门总结了指标固恋(是指哪怕面对说明此举效果不佳的证据,仍然有着貌似不可抗拒的压力,要去衡量绩效,公开宣传绩效,并奖励绩效。)来形容这一执着的行为。核心在于指出:
”试图用标准话的绩效测量去代替基于经验的个人判断力,会造成哪些非计划性的负面后果。问题不在于测量,而是过度测量和不当测量--指标没问题,指标固恋则大有问题。”
本书作者仅用不到200页的内容,在第一部分:核心论述了本文中核心观点,指标固恋带来的威胁;第二部分背景:论述了测量绩效和按绩效付酬的起源,为什么指标受大欢迎的原因及其发展脉络;第三部分:典型案例研究,从高等教育(大学)、中小学、医疗、警务、军队、商业和金融以及慈善事业和对外援助等领域中的单个研究,论述了测量一切所带来的威胁,甚至是本末倒置的影响,尤其是在很多的公共服务领域,关于人的服务于改变,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和预测,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测量一切是源于自然科学领域,关于物质本身的测量,而在人文科学领域,想要明确想要的产品和结果是比较难测量的,因而转化为指标测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关注了投入的动作和资源,缺没有关注投入的动作和资源最终产生的实质性效果是什么?第四部分:结论,论述了非计划但可预见的负面后果,以及何时使用指标以及怎样使用:核对清单。
作者在结论部分,提出10条核对清单,让其判断是否要进行量化的指标测量:
1.你在考虑测量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被测对象越是接近无生命物质,可进行测量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里,测量的可靠性就降低了。
2.所测信息有多大用处?要始终提醒自己,有些活动可以被测量,并不意味着它值得被测量。事实上,测量起来简单,说不订测量意义反倒小。换句话说,扪心自问,你在测量的东西,是否只是你真正想知道的事情的替代指标?
3.更多的指标有多大用处? 请记住。如果测量绩效有用,那么,它的效果也大多是在辨识异常情况方面,尤其是不良绩效或真正的不端行为。因此,指标有用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更多指标就更有用。
4.不依赖标准化测量,会有多大的成本?是否基于客户、患者或学生判断及经验的其他绩效信息源?
5.测量要应用到什么目的上,换句话说,要对什么人信息透明?从业者进行内部绩效监控所用的数据,跟外部各方用来施加奖惩的数据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
6.获取指标的成本是多少?信息从来不是免费的,而且,对哪些需要大量信息的人来说,信息往往十分昂贵。
7.询问组织最高层人员为什么对绩效指标提出要求。
8.绩效指标是怎么设定的?由谁设定?如果问责制指标是自上强加的,并且使用的是由远离所测量活动的人设定的标准化公式,那么,它不太可能发挥效果。只有当接受测量的人相信绩效测量系统,它才能发挥作用。
9.请记住,哪怕是最好的测量也受制于腐败或目标转移。只要人始终是致力于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主体,所有计量奖励计划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10.请记住,有时候承认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智慧的开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能够依靠指标解决的问题更少。
最后,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真正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主题和所在的组织,这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放呢是个经验问题,部分是个无法量化的技能问题。许多重要事项,对判断和阐释的依赖性太大,无法用标准化指标加以解决。归根结底,关键不在于让指标与判断截然对立,而是要让指标成为判断提供信息,这就是包括知道要为指标分配多大的权重,意识到指标的典型畸变,以及理解什么东西无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