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人是经济的动物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恩A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经济活动。为了研究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就诞生了经济学,它又分为关注个体的微观经济学和关注群体的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如色诺芬(约440BC至355BC)和亚里士多德(384BC至322BC)。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同学,是第一个提出“经济学”概念的人。

现代经济学则始于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90 年)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称市场为“看不见的手”,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和分工等理论(人们专门从事某项工作以提高效率)。斯密的理论由大卫·李嘉图(1772-1823)进一步发展。

哈耶克(1899-1992年)是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的旗手,也信奉上述自由市场理论。他们相信政府干预越少越好。

凯恩斯(1883-1946)创立了经济学的另一派别,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被誉为“宏观经济之父”,他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推崇政府干预或重商主义的好处。他的理论在危机时期被证明颇为有效,尽管从长期来看可能有损经济活力。

在这些几乎相反的理论之间,我们不能轻易说哪一个绝对正确。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的结果也大不相同。也许它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某些经济问题,但却没有一个是万能的。也许这就是经济学不被许多人接受为“真正的科学”的原因,因为有太多的场合是“视情况而定”(医学和心理学也有类似处境)。

尽管如此,有些基础共识是被各派理论普遍承认的,比如:东西不够、相互依赖、需要协调。“东西不够”是个相对的概念,即使大多数基本需求都有了充足供给来满足,也总还会有些特殊需求处于相对稀缺供应的状态(所以才有社会上的所谓“鄙视链”)。一个社会里的人总是以不止一种方式“相互依赖”(社会分工正是有基于此)。我们在人员、资源、时间和生产力要素等等方面都“需要协调”。这种要素协调正是经济学所研究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