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一用感情融会感情,思想碰撞思想一一《冬天》
2018年8月3日上午,多多清溪镇银利外商高尔夫球场跟着戴根淼教练学高尔夫球。趁着多多去打高尔夫的时间,我再次打开《李镇西老师讲课》这本书。
《冬天》这篇课文,我没有学过也没有读过,看到实录后面附有《冬天》这篇文章,我就默读文章两次,对文章内容思想特色有个大概的把握,在猜想李老师会如何执教这篇文章呢?
刚上课的时候,李老师便把教学思路先告诉同学们,他说自己并不追求高潮热闹,只追求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他启发同学们,怎样才算是读懂了一篇课文呢?他说,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读书自己,这就是所谓"共鸣",就是欣赏。读出问题,这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对某一段话不理解,对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不理解,都可以提出来研究。
接着李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态度来学习《冬天》。
先要求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这篇课文,他自己也范读一遍。他说,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其实,当你在读的时候,就已经表达出了自己的理解一一抑扬顿挫,那些地方舒缓,哪些地方急促,都体现了你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你的感情。要求同学在听老师朗读的时候,用笔在课文中把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勾画下来。
然后组织同学们交流,哪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语言最能扣动你的心弦。老师和学生随机地进行交流,进行师生对话,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小结学生所运用的读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引发学生用自己的心尽可能贴近作者的心,把自己摆进去,就会发现文章中很多地方都能引起共鸣。
接下来引导同学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可以说说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或者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老师并不急着回答,而是引导其他同学帮忙回答,引发大家的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辩,问题由学生来,答案由学生思考讨论争辩中得出,老师只是组织,及时地引发思考。他还引用陶行知的一句话来赞扬同学: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课堂最后老师也谈了自己阅读的体会,叫同学们应该注意文章中的细节,要善于关注细节。也说关注细节决不仅仅是写文章,作文和做人是统一的。无论做人还是作文,请从关注细节做起。
在课后反思中,李老师说自己这一堂课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追求讲了多少,而追求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让学生各自谈谈,自己从课文中的所悟所得,分享各自的收获,当然老师也参与其中,分享学生的收获,共享美文。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当然,老师的感情和思想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当中。老师要始终提醒自己,不要老想着把自己对课文深刻的领会、精彩的分析、独到的见解,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哪怕学生只领悟出五分,也比老师灌输十分强。事实上,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炬被点燃,他们精神世界所迸发出的"深刻"、"精彩"、"独到"⋯⋯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也是老师的一个大脑所望尘莫及的,更是老师的任何事前设计所无法预见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追求的民主、平等、和谐、自主、合作、探究⋯⋯都自然而然呈现了出来。任何人为导演的高潮,亮点都不及学生感情激荡,思想喷涌时所自然而然绽放的心灵花朵更为灿烂夺目。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智慧,做一个学生心灵海洋的推波助澜者,而不要做学生心灵的屠宰者!
李老师所言极对,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