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我错在哪里
作者:老少阴阳
闲来无事,只言片语,莫引莫证,姑且笑之。
近来身边的一两位挚友感情方面出了些问题,烦恼苦闷,无望未来,离婚之念渐起,实在令人痛惜。所谓存在即合理,婚姻走到这一步,必然就有走到这一步的道理,纵使有千种想不通、万种偏漏错,既成事实,只有各方保持冷静,理性分析,深刻反省,妥善处理才有后续良好发展(包括和平分手)的可能。
回头看前路,夫妻的爸妈做了些什么?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举足轻重。当今,在提供衣食无忧的物质基础上,多数父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显性的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健康守护和礼节养成中,对隐性的心性、认知力、辨别力、自控力和融通力的培养强化用心不足,对情感需求和情绪调整关注不够,导致子女长大后认识婚姻雾里看花,选择对象有失偏颇,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或偏执鲁莽,最终走向婚姻的末路。
子女对婚姻的认知,不是等到结婚时突然拥有,而是打小起就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父母相处相互包容、理解、支持,有充分的信任和沟通,“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见真心”,于巨细中本性流露对他(她)的爱,使子女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接受父母美好婚姻带来的充实满足,必将由人及我,再惠其后。离异单亲家庭由于单父独母的特殊性,更要有正面的言行影响激励子女对婚姻的积极认知。不可否认,其父或者其母要做好这件事情难度很大,但不能不做。至于何言何行,没有统一模子,不可一概而论,譬如要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何离异,怎么客观表述离异前后过程,对他(她)怎么看,对自己怎么评价以及当前的心理状态如何等等,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切不可全凭感情用事,发泄了自己却堵塞了孩子。
学会培养子女,也要学会放手,特别在他们选择人生的另一半上。放手放多少,基于的前提是什么?父母对子女成熟度(自编术语,即前文所述心性、认知力、辨别力、自控力和融通力)地准确判断。其中有三点认识需要纠正,一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实在放不下心。父母把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感情纽带卷入对其成熟度地判断上,势必降低子女成熟度的观测值。二是孩子人生阅历浅,婚姻大事不能不把关。孩子择偶,父母首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乃至生辰八字等现实因素,把二人感情相处得融不融洽放在了次要位置。三是宁可以后出情况,不如把好入口关。父母把选择儿媳或者女婿作为稳赚不赔的一锤子买卖,把全方位考察的对象接入家门,欢天喜地,对未来太过乐观,没有充足准备。父母要知道,孩子早晚要长大,早晚要面对和处理感情的大小难题,没有十全十美的对象,只有情智真出的回馈,人是会变的,浪子回头金不换,自甘堕落永不前。该放手时就放手,成熟度不够,那就在外围多费心思,或委婉用力,不可强行干涉,种下将来叛逆的种子。
婚姻生活遇到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感情的事,除原则之外,乃至原则都没有对错。正如半杯水,两渴者见之,乐观者说,幸福,还有半杯水解渴;悲观者叹,糟糕,就剩半杯水解渴,同样情境,不同态度,迥然结果,前者开心解了渴,后者伤心不解渴。婚姻家庭发生的事,多半是观念习惯上的冲突,很少出于根本利益的纠葛,本来根本利益就融为一体。试想,和一个二十多年与自己成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内心世界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两人毫无争执、完全一致,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其实,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念甚深,有时甚至捕风捉影,心理都扭曲畸形了还意识不到,认定了死理就一棍子打死,心里想的都是对方这不好那不好,唯独自己无斑无点。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再不好的事情,自己都难逃责任,只是份额多少罢了。若以这种认识和心态反省自己,换位思考,推心置腹,任何感情的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至少不再激化,有了缓冲的时间。两个人过日子,一个人要有两个人的思想,外观他(她)内观我,凡事必出两方考虑,久而久之,磨合生成,矛盾隔阂自然渐行渐远。
当然,实不可合也不必硬凑,强扭的瓜不甜。这其中也包含了多种情况,待双方冷静判断思考后做出了分手的决定,就都应该拿出分手的诚意,不要把感情以外的因素过多考虑进来,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每进行一步都要慎重考虑,要以小孩成长为大局。前不久,一篇题为《又是毕业季,多少离婚书》的文章令我既伤感又感动,这些父母尽可能把夫妻感情破裂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推迟离婚时间是有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的体现。“成不了夫妻就是仇人”,这是一个偏激的结论,有很多夫妻散了,但他们互当友人,维系了孩子的感情纽带,结局有缺陷,但是很完美。
为夫为父时间不长,想法不少,年少老人言,好笑!
�����R+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