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孙冬青

      2018年11月20日,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大河学校举行,大河学校领导老师,已退休的专家刘传霞老师,道朗的英语老师们,智源的英语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道朗中心小学的周晓燕老师与大河学校的高境老师共同授课。课题为人教版Unit 5 What can you do?Part A 。两堂课后,老师们共同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研讨,现将评课记录整理如下:

      周老师的课,从复习旧知导入,以旧带新,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出发点:介绍一下你的老师→介绍一下你的一周→了解一下“我”,进而提出了四个循序渐进的问题(Do you often ...?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hat can you do?),从而引入本课知识目标的学习,贴合学生实际,迅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评课中各位老师多次赞赏周老师在新旧知识间的游刃有余,问题目标具有导向性,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时效性很强,但情境创设不够。

      高老师的课件精美,教学设计新颖有趣,课上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操练活动,亲和力强,富有趣味性。她通过自己演唱的歌曲导入新知,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将自己平时学到的教学方法及时地模仿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互动较多,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但由于经验不足,课程主线不够明朗。

      教学研讨中,我们认识到两位老师的课虽然各有所长,但都没能获得突破,到达一定的高度,原因就是忽略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一重要概念。英语的学习,必须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核心能力的培养。如果课上只是教师不断的输入,没有启发学生主动输出,没有体现出学生从输入到输出的快速转换,那这样的英语课必然是失败的。 

      经过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英语教学应及时走向语篇教学,走向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教学。要以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思维的“问题链”为主线,防止教学过程中的“碎片化”,用“问题链”去整合、推动文本,激发学生思考的灵感,让他们通过深刻的思考,感悟生命、理解生命,从中得到深刻的体验。简而言之,走在时代前端的英语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为了准备出高效、完整、并具有思想高度的英语课,老师们研讨出了下一步的备课方向。

      首先,应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四大主题,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由此,老师们在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时,应该首先将“情感目标”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对情感的感知,使学生在心里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次确立“能力目标”,最后才是“知识目标”。课程中应以“情感”为牵引,以“问题”为助力,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 要创设一个大情境,情境的创设不应该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应以问题推动文本,具备情境的“连贯性”,防止“碎片化”教学。

      第三、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该问题是否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因为问题一旦深入不下去,学生将很难对它产生兴趣。我们应该竭力摆脱过去传统思维的束缚,应该认识到“有趣”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的“唱”、“跳”、“做游戏”等,而是学生通过思考,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到达指定目标后所获得的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既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探讨,通过此次研讨,我们应该有所警醒,传统的“热闹式”、“机械操练式”的课堂已然不能满足如今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我们的以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采用“思维引领”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真实且连贯的情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稿件整理:高境  李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