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每天写1000字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不知道写什么?积累素材的几种方式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87人  Mihu666
不知道写什么?积累素材的几种方式

本文已录入《简钻营


写作中的素材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作直接素材,包括通过耳、鼻、口、眼等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采访素材和日常笔记素材;

在所有素材里,最容易积累,但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

人体的感知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也是通过亲身感受积累素材的六个角度。

今天我们来说说亲身感受积累素材的种方式:

一,眼

我们经常说某人的写作有画面感,好像作者描绘的场景就在眼前,这种超写实的感觉其实就得益于写作者借助眼睛细微观察。

记住某个东西除了靠死记硬背还可以采用照片法。所谓的照片法,就是说眼睛要像一架照相机,把当时的情景拍下来,印在脑子里。

注意,不是只记住某个元素,而是把所有细节全部照下来。因为只有你可以完整地还原画面,别人才能有画面感,也才能设身处地体会到你当时的心境。

生活中如何用眼睛搜集素材呢?

一是看主体,比如画面中的人,要记住人物的样子、穿着打扮、当时的状态,才能如实地描述;

二是看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人、周遭的环境等;

三是看人物的身体语言,很多时候细微的肢体语言往往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比如,我们说一个人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眼神游移,这就能传递很多信息,是不自信还是心里有鬼?是害羞还是刻意地回避一些事?

三,耳

通过听觉主要搜集两方面的信息。

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

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受,从而有感而发。

周遭环境的声音包括环境噪声、自然界动物的鸣叫、背景音乐、人物对话和其他耳朵能听到的声音。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刻意去用耳朵辨识声音,具体做法是:任选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是喧闹的大街,也可以是夜深人静时候的房间。

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去听周遭的声音,每抓住一个就顺着这个声音去找,并记录下声音的内容,然后忽略原来的声音,再转入下一个,去听、去记录。如此往复,记录下所有这个环境里的声音。

三,鼻&舌

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品尝味道。鼻、舌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多写作的素材,因为气味和味道很多时候是直通内心感受的。

用鼻和舌搜集写作的素材,看起来是感知和品尝,但这个过程调动的绝不仅仅是鼻、舌,更是全身的感受,甚至是内心深处的,由饮食带动的特定情感。

用叶圣陶、夏丏尊在《文心》一书里的说法这三部分也可以叫作“知”“情”“意”,“知”为知识,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情”为感情,说明对一个事物的喜怒哀乐;“意”为意欲,说明要把它如何处置。

写作中,通过鼻、舌获得“知”,通过内心表达“情”“意”,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素材积累方法。

四,身&意

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靠身体感知,靠意念关照产生一些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这是积累资料的高级形态,因为知觉和思考更加接近文章最终呈现的形态。

前面眼、耳、鼻、舌更多还是感受部分,看到光怪陆离的世界,听到新鲜事和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闻到特定的气味,尝到让人感动的味道,这些还都停留在具体的感受上。身和意更进一步,讲到了人的感知和情绪。

写作中如何靠身、意去搜集素材呢?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倾诉法,通过即时快速的倾诉,记录下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

既然是倾诉,也就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想到一点写一点,这样积累无数的碎片,渐渐就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内容,而这些碎片,就是写作第一手的素材。

因为感知可能转瞬即逝,所以在搜集这些感知碎片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拿出手机录音,待到事后整理。

结语: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素材。眼、耳、鼻、舌、身、意,这是每个人身上自带的雷达和感应器,很多时候,不是它们不好用,而是我们经常忘记使用它们,让它们蒙上灰,生了锈。


我创立了一个专题《简钻营》,用于互惠点赞,现在的门槛是100钻以上可以参加,随着人数增加,我们会持续升级,门槛提高至200,300,400,,以此类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