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3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失去,才懂得珍惜
文/杜豆豆
一个亡国皇帝,被灭国者押送到了寒极之地,结果凄惨地病逝他国,至死也没能再回故土。在被押送的途中,他看到歇脚的院落中,杏花盛开,心内惆怅无限,于是,吟出了一首流传千年的凄凉之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
这个皇帝,就是北宋徽宗赵佶。这首词,是《宋词三百首》的开篇之作。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这枝头的杏花
就像那洁白的丝绢,一层层叠起
又像那淡淡的脂粉,轻抹出红云
这新样的装扮,光彩艳丽
四溢的清香,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
只可叹
红颜虽好易凋零
更何况
还有多少无情风雨
悲苦,愁闷
真想问问这冷冷的院落
如此凄凉光景
还要几番才能落幕
多想
将这重重离愁寄回故乡
可那双飞的燕儿啊
哪里听得懂我的愿望
家园如此遥远
相隔万水千山
那旧日的宫阙啊
你是否依旧安然
往昔怎能不怀念
故土怎能不思量
或许只能入梦中
把美好时光重来一遍
只怕
这也是奢望
因为
梦
竟然也离我而去
译完这首词,我的心情也跟着凉到了冰点。这样的悲苦结局,又怨得了谁呢?如果宋徽宗在位26年间,能精兵强政,治国有道,又怎会被金人攻破国门,惹来靖康之祸?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佶的皇帝虽然没做好,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厉害的艺术家。
他创制了书法中的“瘦金体”,花鸟画更是水平一流,诗词文赋也不在话下。只能遗憾地说,他生错了地方,选错了职业。
无独有偶,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时,也曾有一首名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述说亡国之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王国维曾评说:
“后主李煜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赵佶《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想来,国家太平时,两人只顾享乐,是断然填不出这样的词的。唯有在人生一落千丈时,方才有此血泪之笔。
失去,才懂得珍惜;再难得到,才格外悔恨。
人生,不就是这样一个个循环吗?帝王和平凡人,皆是如此。
(本文结束)
参考文献:《宋词三百首》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