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狐山主的单狐山

BAT记|听过最真诚的公开反思的分享

2021-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小权PCC认证教练

2019年底很有幸听到BAT一位非常高阶的领导者的分享。通常的嘉宾邀请过来做分享,都是讲自己企业做得好的一些内容。但这位嘉宾从头到尾分享的都是自己企业里的一些反思,做的不好的地方。现场没有任何的PPT,他一直像是单口相声一样在那分享,鲜有停顿,一开始还觉得好像逻辑结构不强,但越听越觉得收获感越强。整个分享下来的内容非常值得细品。这种深刻的认知在外面基本上很难看得到,这种价值感可以影响他人很久很久。

以快手和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公司,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

业务进攻性上来讲,腾讯、阿里、百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之内,自己已经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占据了比较有利的位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平台和自己的流量、用户等资源。开始利用自己形成的优势去工作,把自己的优势再继续扩大。老的公司是防守,当然也在发展,但是发展是围绕自己的底盘,加强自己的壁垒。

而新的公司,完全是从无到有进行进攻,比如说快手和字节跳动,为什么他们能够崛起呢?因为他们抓住了技术演进的机会

过去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搜索, 百度是依靠这样的方式发展它自己的业务。在过去的5—8年,技术角度来讲,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数据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还有人工智能很多算法的发展,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数据,不再依赖于搜索,而有机会通过数据和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来进行分发,主动根据用户的偏好,千人千面,把用户需要的信息主动分发给用户,这是非常巨大的改变

快手业务机会是同时看到的,但是对机会的相信程度以及投入资源的不同,决定了在几年以后各自的不同成果,比如最近两年这几家公司崛起非常快,对于老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是错失了这样的业务机会。

为什么新的公司他们能看到这些机会,能够抓住机会,而我们这样的公司没有看到和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除了公司资源投入的不足,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呢?公司文化和做事情的方法非常不同。比如以我们和两家新的公司对比,比如说和字节跳动和快手公司进行比较,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一是对技术驱动产品和业务的发展是非常的毒性,在公司内,在技术的平台上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二是对于数据和算法,通过人工智能时代所能带来的业务的改变也是非常的坚信

相信数据可以说明到底什么是对的,而不是依赖于产品经理,他可以做很多技术上的埋点,在线上进行大量的实验,通过实验的数据反馈告诉我,到底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

业务挑战之外,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改变我们的很多工作观念和工作的思路。

亚马逊,Jeff Bezos有自己提出一些理念,一个新的产品,如果要在内部进行立项和发布,需要在内部做PI,需要在内部得到大家的认可,不超过6页纸来做,里面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比如说我自己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别人问问题,我自己回答,会写这样的东西,来进行内部的推广。

国内有些公司是这么做的,比如说新的互联网公司里面,他们有的做法是要求会议必须要写非常详细的文字描述。我们最近一年也在学习这样的工作方法,刚开始这样做,很多人是不太理解的。互联网要快,要快的话,有什么想法赶紧找人,大家坐在一起讲出来,大家自己沟通想法,马上做。等我把想法全部写出来,变成文字,列出数据,这会花很多的时间,写出来以后,可能在开会之前,大家会阅读写出来的文字,再进行开会,会觉得会议的准备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我们进行实验以后,越来越认同这样的工作方法。主要是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很少有几十个人一起做,动则几千人,或者是上万人的规模,团队的规模非常之大。在这个过程中,用充分的信息来进行交流、决策、传递,比快点快事讨论这件事情更重要

基于数据来做决策的执行反思

传统做一个产品,有三个典型的职能角色,一个是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的定义;

二个是设计,负责产品的外形、设计;

三是工程师。

硅谷八九年以前开始,在很多公司已经有了第四个角色,第四个角色叫做数据科学,

以前我们是由产品经理来做这件事情,他要做产品上的决定,他自己会进行数据的设计,验证他的想法好不好。

我们去分析过去五年之间,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最成功的互联网创立的CEO的背景是什么,超过60%基本上都是计算机专业,或者是计算机紧密相关的专业。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是数据发现的。   

最好的产品经理是什么?最好的产品经理往往也有相似的背景,因为这些是让他们天生具有基于逻辑和基于数据思考的体系和方法,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产品经理有很多的要求,不再是过去有很好的用户洞察就能成为好的产品经理,要培训你新的技能,教会你怎么样使用数据,如何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思考,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决策。甚至我们要求产品经理要有一些脚本的考试,过去是一些程序员才需要具备的技能,现在产品经理也需要具备。

更大的挑战是在人的方面

前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具,都是靠人去完成,但是人是有经验主义的,你习惯了过去的做法,你突然改成另外的做法,这是非常困难的

人也好,组织也好,都处在不断老化的自然过程,所以抵御老化要不断激活组织和人——人要不断地换地方,不断面临挑战和学习,不断重塑,工作方法和流程也不断地调整,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

总结

这是很成功的企业的真诚反思,成长进步源于自我觉察,如果把错失的机会归结为表面的现象,肯定是无法找到新的胜出的基石,我也是第1次发现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有这么的大。我们通常说的太多的官话和套话,各种理论和工具,但真正的来讲一定是落实到我们具体工作过程中的思路和理念,以及我们具体所使用的工具。越是看透事物本质的人,越容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