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你身边的人,就是你一生最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2016-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娱乐当然

《最好的我们》里面的老师,在讲台上这么说着,八月长安在书里面这么写着,可是我们的高中班主任却从来没有和我们说过要珍惜身边的人,却讲了应该怎么样在你抓耳挠腮也想不出解题方法的图形上,加上一道道辅助线。

于是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高三,也走出了那被无数人写了无数遍的青春。

三八线战争,至今我仍然不记得三八线是如何产生的,但却明确地记得它的几种演变流程。

学校里各班三八线的升级版本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初级版:长直尺量好桌子的长度,中点处画出长约10厘米的分割线。

事态升级版:一道长长的三八线贯穿整张书桌,手上小尺不离手,眼睛严盯同桌是否有超线。

冷战版本:三八线变成间隔约一厘米的两条,美其名曰给你一个缓冲的余地。

尘埃落定版本:就是以三八线为界,开始放课本,垒起一道高高的墙,有了重量以后,你再怎么想超过,也没有办法了。

我们是如何长大的?

我想,应该是在一点点将注意力从桌上的三八线挪到本科分数线的过程中,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情吧。

一条辅助线也是学霸专利

从 小学中学一路走来的我们,看着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及粗制滥造的青春电影,总是很想质疑,因为我们的青春里面真的没有那么多戏剧化情节。《最好的我们》已经算 是比较诚意的青春电视剧作品了,比如,我们的同桌虽然不总是耿耿或者余淮,但真的有一些日常会让你耿耿于怀,看完之后突然很想写一点我们的中学时光。

中学相处时间最长的真的是同桌,因为身高相仿而被分配到一起的同桌,简直是命中注定的相遇,至于相遇之后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或者是欢喜冤家,亦或是三年以后依然路人,那就得看各自的造化了。

像本文开头对“三八线”这种身外之物斤斤计较,以至于要求画地分界,越线受罚的同桌,如果你没有遇到过,那真是太可惜了。

万物相伴相生,当然也有相当可爱的同桌。疑似发烧的时候会用手背贴心地试试你额头的温度,看眼睛红肿发炎就紧张地催你去医务室,中午在教室自习做作业一人一只耳机听周杰伦SHE张韶涵,上课发现我打盹了立刻用笔戳我一下以示提醒。

在这些温馨的段落之下,绝对少不了的同桌对话一定是——“开学作业记得给我对对”,以及“我眯一会儿,老师来了叫我”。前者我初中常听,后者我高中常讲。

苏东坡在手记里面写过一个睡量奇大的李嵓,他连朋友在下围棋的时候都能够在一旁的躺椅上睡得酣熟,醒来不知何年何日。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尤其是数学课上点头打盹的程度,约莫也就是如此了,真是难为了当时要一直清醒着提醒我的同桌。

白加蓝,校服标配

要说回中学,不得不提的应该就是每天都要穿的校服。《最好的我们》里面的校服是最接地气儿的校服了,十年前最流行的校服颜色,白蓝搭配,使着劲儿让一众学生纷纷泯然众人。前两年回学校,发现学校展览板上的校服已经变成清一色的英伦风,只不过颜色还是用的中国红,款式混搭也是异想天开。

高中时期,我们好像已经不那么乖地穿校服了。但是初中时候的校服和校徽红领巾,应该是没转成团员之前的标配。那个时候学校里面发的是薄款校服,背部是深红色,手臂部用了白色面料加上两道深红色条纹,夏天防晒,冬天却不保暖,教室里也不开空调,每每冬天要穿着羽绒服裹上校服,像个胖乎乎的土豆。

校服的特殊材质让我们的恶作剧应运而生。那时候下课会和小伙伴结伴去卫生间洗洗手,借着冰冷的水温让自己清醒清醒,然后趁对方猝不及防,把还没完全干燥的手“啪”一下拍在对方的背上,留下一个鲜红的掌印。举一反三,这样的校服材质还可以用水写字,写的快,干的也快,那时候被“祸害”的可不止一个两个。要问一问曾经被留下过“血手印”的同学有多少,估计能看见一片高举的手。

但校服同样也是归属感的象征,曾经上过的初中如今已经改变了校服款式,校服配色却没有变,回家的时候走在路上一眼就能认得出来,有种遥远的校友认同。

出现在窗户后的班主任

前些日子高考结束,看见同学转载了家乡官微的一条微博,微博的最后一张照片里右起第六位是当年带我们的班主任,被我们起了个昵称“大脸猫”,简称:猫。据说这绰号并不是我们班的原创,但我们班叫的最肆无忌惮。听说猫今年带的高考班上出了三个市文科状元,看照片,他似乎比当年丰满了一些。

猫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很喜欢让我们做总结,错题总结,考试总结······

他叮嘱我们写的错题本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摞(看见厚度就知道我当年数学不好),现在都还在仓库里当成高考资料遗留。当时做整理的时候着实觉得浪费时间,但一到考试,错题本就派上了用场,几分钟扫完红色重点部分求个心安,雄赳赳气昂昂进考场然后尽人事听天命吧。

考完试,猫还会让我们写考后总结。说到这里有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同班的兔子是位看起来很乖,实际上一直处于叛逆期的姑娘,前期还写了几份中规中矩的,到了后来,二话不说,给班主任写了一封全英文的总结,叛逆态度收敛的相当隐形,字迹写的相当工整美观,还说以后再强制性写考后总结,就写韩文的,日文的······我都忘了,之后她有没有写过韩文的。听说后来兔子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叫到隔壁小办公室喝茶去了,猫顺便让其他同学翻译了一段儿。

不过不知道猫当年初看这份英文版考后总结的时候,到底用了多久。

老师别生气

这种消息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在手机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同班同学消息的传递当然是通过小纸条。

传递小纸条,同桌是最方便不过的了,加上我当时的同桌是个学霸,小纸条提问一下,解决题目易如反掌。自习课无聊的时候,还可以在横格本上画竖线条然后下五子棋。

前后桌传纸条的难度稍微提升了那么一点点,不过也很方便,书包放在椅背上,借着转头拿书的机会顺势放下纸条一脸若无其事即可。

最佩服的是那种大家齐心协力从教室西北角传到东南角的纸条,这样的纸条传递一定是大事,不是趁着老师还没来收作业把补好的作业传给课代表,就是要因为某事举杆起义了。

其实,也很有可能,是某位同学要表白,你猜?

我们也演过话剧哦

就说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连续剧,就连想见证轰轰烈烈的表白,都只能在一年一度的英语话剧里面看个清楚明白。

高二时期的英语话剧比赛,是我们班,乃至整个年级的大事。

班级里的“能人志士”尽数出动,当导演的选角排练不在话下,担任男女主角的同学更是身高相配,以至于后来毕业了,我们都会在群里调侃“山伯兄”和“英台”。饰演祝夫人的悦悦身姿窈窕,迪迪反串祝老爷毫不输阵。还有搞笑的马文才,以及可爱的银心&四九CP······

同学们细致到,连梁山伯的“坟”都是同学扮演的。四个同学穿着白色的衣服低下头举起手搭出一个可容纳一人的空间,布景的问题迎刃而解。

临近演出的那个中午,我们比较早到学校的十几位同学搜罗了身边所有可以装东西的容器,(包括教室的纸篓),为了营造出最后真实的化蝶场景,满学校捕蝴蝶。

英台跳进几位同学搭成的“坟墓”之后,从里面放出蝴蝶的一瞬间,我们和其他班的同学都在台下惊呼,“看,是真的蝴蝶!”,那种参与创造了惊喜的感觉,分外骄傲。

我记得英语话剧中途有一个小bug,英台和山伯两个人约会的时候要说一句台词,“Look,how beautiful they are.”这个时候手指的方向,应该是有两只鸽子飞出来的。台词当然是万无一失,鸽子却因为被绑了太久,向上扑腾了两下之后掉了下去。观众笑的前仰后合,演员却必须面不改色忍住笑,以至于这句台词成了我们一整个班的逗笑的梗。

虽然是幕后,我也记得

如果说高中一定要找一件最后的事来念念不忘,一定是临近高考时的呐喊。

高中的建筑很有趣的地方在于,高一离食堂最远,高二和高三两栋建筑毗邻,都离食堂很近,这样高考生就永远不需要在排队用餐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高二高三的两栋楼离的这么近,我们探出头,就能和对面隔空喊话。那年临近高二暑假的时候,对面已经是高三临近高考的时候。

我们学校好像有一种不言自明的传统,就是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晚餐时间用各种方式在教室里面给对面的学姐学长加油,尽管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直接见过面。一 排人拥挤在窗边,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喊着“高考加油!”,喊到声嘶力竭,仿佛要上战场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窗户上用便利贴贴成加油+心形的模样,虽然最后也 会被班主任勒令撕下,然而班主任一走,很有可能又一张张贴上去。有的同学会把校服用加粗的字体写上鼓励的字,悬挂在窗户外,这样年级主任就算从走廊上走过 也看不见。对面的学姐学长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陌生而熟悉的我们这群学弟学妹隔空大声喊“谢谢”,这样的加油,会持续起码三天。而一年之后,当我们坐在高三的教学楼里,面对着高考倒计时,居然听见从高二教学楼中对着我们传来的加油声,一年前的回忆又被唤醒,像是一种冥冥中的循环。只不过被祝福的换成了我们,即将被祝福的变成了他们,生生不息。连那天要刷的题都变的好像没有那么难。

剧里,剧外,最好的我们

然后,我们走进了高考的考场,遇见了完全没有准备到的作文题——“绿色生活”,和让不少人出了考场就抱头痛哭的数学试卷,江苏再次开启炼狱模式。神奇的是,之后我居然就到了葛军老师所在的学校,然而四年内,我都没有见过真人,只是听说他本人相当和蔼可亲,完全和数学题不是一个风格。

纳尼!

不过那个夏天,我们在一起聚会,聊天,谈着今后的人生还有理想,我们从步行街走到苍梧绿园,居然不觉得远;我们从下午聊天至深夜,居然不觉得困;我们陪着朦朦胧胧喜欢着的人从一家店逛到另一家店,居然不觉得烦。

然后,我们就各奔东西,见到各式各样的人,却总还是会怀念。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却也越来越珍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