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火锅的记忆
老公尤爱火锅,一则他喜欢吃羊肉,更则因为火锅有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所以,我们家从纪念日到节假日,从生日到开学、开工、期末,各种大小日子,就连麻将赢了请客都选涮火锅。最初在外吃,后来发现外卖时常有折扣,还省去来回时间,就开启在家涮火锅模式,一直保留至今。当然,我们现在的功力已然更加“深厚”——牛羊肉和芝麻酱用呷哺的,其它丸子、豆皮、毛肚、菜之类的都在美团买菜下单,又能省下不少。
记得小时候在家最初接触火锅是在初中,90年代初,爸爸买了个烧炭的铜制火锅,那时候在我们南方,可能因为天热,也可能没什么好的羊肉,涮火锅不甚流行。我们家也就是在春节才会隆重地吃一次火锅,现在想想风格还是相当地混搭:老北京铜锅,自治骨头汤,广式打边炉的沙茶酱蘸料,涮的是牛肉丸、花枝丸、蟹肉棒组成的丸子大军和些许香菇、菜,饮料不是老北京的北冰洋酸梅汤也不是重庆火锅的红汤冰粉,而是我们胡建人冬天常喝的啤酒可乐……很难定义这吃法是属于南派还是北派,也没有人教,全靠我们自由想象和发挥,新奇好玩,就图一个乐字。光是炭,爸爸就要提前一个月去市场里转悠偶遇才能买上囤着,而且吃起来也颇为麻烦,锅上面有个压火帽,把帽打开,上下通透,火就会比较旺;把那个帽一点点封住,火就会慢慢变小,为了控制火候,时不时还需要加炭,担心弄脏,还需要小心翼翼先盖上铜盖……因为可以涮的东西不多,所以年夜饭总是需要双拼——除了火锅,还会烧些热菜:菜花烊鱼、爆炒鱿鱼、清蒸鱼、炸猪肠、鹌鹑头发菜汤……
一桌上众口难调,火锅是最具包容性的选择。老公喜欢的羊肉,儿子喜欢的牛肉,爸妈喜欢的油条鲟鱼棒,我喜欢油豆皮毛肚,一锅统统搞定,各种食物相互包容、圆融,似乎有种世界大同的味道;我们喜欢菌菇汤,儿子喜欢麻辣汤,无论暴烈粗犷还是温润圆通,一口鸳鸯锅就能满足,红汤的麻辣纯粹,白汤的鲜甜浓郁,一清一浊,兼容并包,尽显火锅文化的精髓。
寒冷冬夜,窗外北方呼啸,大雪纷飞,屋内灯火可亲,一家人围坐,从热气腾腾,咕噜冒泡的锅里捞取自己中意的食材,无比享受地放入口中,食物从唇齿进入肠胃,也打动了全身的血液和能量。烟雾缭绕中,一家人推杯换盏,畅谈天地,似乎幸福就凝结在这一口美味的锅中。欢聚、红火、张罗、温情……可能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火锅的原因吧。毕竟,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是的,今年除夕,我们铁定又是吃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