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说】“高晓松: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只剩
文/L君
十一放假,一个在大连发展的高中学妹回家,发微信给我说要出来聚聚,毕竟好久不见就答应下来。
饭桌上免不了寒暄,作为学姐,我很关心地问她在大连好不好,工作是否顺利。当谈到买房的问题时,她本来舒展的眉毛忽然皱了起来。
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学姐,还记得上次跟你说过的那个房子么?本来以为是捡了大便宜,谁知道还要交7万块补贴,比市场价还要贵3万,十一之后又要踏上我的看房之旅了。”
对此我除了深表遗憾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陪着她喝酒,直到她喝醉了哭着对我说:“姐,你知道么?来大连四年了,我觉得自己始终是个外人,一点都不亲切,每天蜗居在出租屋里。我多想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呀,但是我买不起,我可后悔为啥刚来的时候没攒钱,拿着工资买包,买化妆品。现在看着每块地板砖,每桶乳胶漆都是钱,当初咋就那么傻呢?”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她对我说的全部都是自己四年来的无能与后悔。
把她送回家后我有些感慨,没想到一个房子能把曾经乐天派的小学妹逼成这样,小小的房子带给她的究竟是陌生环境下的归属感,还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何尝不正在面临这个问题,房子究竟在我们努力与奋斗的路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房子是否可以称之为家?有了房子就有了归属感么?
不管你身在一线还是地方,如果有稳定工作,父母健在,只要准备结婚都会考虑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这个城市定居是不是要买房?如何努力才会买房?过多久后才会买到房?父母出不出钱?
作为男人心里更明白,想跟心爱的人裸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爱人愿意,她家人会不会同样愿意?如果再有了孩子呢?而作为女人在嫁给男人前会想:“我把全部都压在了你身上,只想换一个房子换一份心安,这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很难么?”
在传统的中国观念中也都认为“有房才有家”,不论身在何方,唯有那一所小小的房子才会给予自己归属感和安全感。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内心的安全感恰恰是被房子一点点剥夺殆尽。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房奴。她从小被家庭拖累没有安全感,只身在上海打拼闯荡,和王柏川恋爱后每天逼着王柏川努力赚钱,盼着他早日买了房子二人好结婚。
直到王柏川在买房时对她说:房子暂时不能写她的名字,毕竟是用爸妈一辈子积蓄换来的,不能用它来冒险。樊胜美这才一下子清醒,原来寄希望于另一半到底有多么可笑,直到大结局她才明白内心的安全感还得从自己身上得到。
但王柏川做错了么?他没错,如果房子是他靠着自己双手赚来或许会写上樊胜美的名字,但樊胜美的年龄已经不允许他再奋斗个几年后买房,以至于他不得不让父母拿出积蓄买房子。哪怕面对最爱的人,他也不得不考虑到父母为他做的一切。
樊胜美本因王柏川能买房子决定和他走到一起,到最后却又因房子不得不一拍两散,在没有房子时,生活或许可以让他们有共同目标,一旦决定买房子,却因有了它让两人彼此间建立的关系轰然崩塌。归根结底,还是樊胜美迫于自身年龄以及家庭等原因不愿意等到王柏川靠自己买房的那天,王柏川又因房子掺杂了父母因素,认为房子不完全属于自己而动摇了信念,二人这才分手。
与其说房子可以带给人安全感,还不如说是种种弊端的导火索。它带来的正是现实生活的不安和压力。
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因房而终结
如今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已经25岁左右,工作3年之余就要面临结婚生子。除了富二代或者父母可以为其掏全款的,又有多少可以靠自己双手经过3年左右打拼买房成功的?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但现实生活却正在逼着这群年轻人不惜赌上未来的梦想来买房,从此以后的10年甚至20年做一个彻彻底底的房奴。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不敢轻易尝试创业和跳槽?因为他们害怕失败,无法承受失败带来的后果。
好比有两个人月薪都是5000元,一个买了房子要还房贷3000元,一个租房子每个月只需1000元,在相同情况支出下,后者要比前者多2000元,这些钱既可以用于拓展人际关系,又可以用来做自我投资或者理财投资。几年后前者仍旧因为没钱经营自己,日子不会有太大改变,后者(除非自己不努力)在几年经营中生活都会有明显改善,甚至不乏出现可以凭借自己能力买房的人。
更何况过早成为房奴,为了稳定的收入和保障金是不敢轻易试错的,哪怕再好的工作机会摆在眼前,只要开头是不赚钱的,那么在无法承担高额房贷情况下显然不会跳槽。无房贷的人就不会有这种限制,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因此敢于试错。加之有额外的流动资金投资自己,在大好机会面前会更加如鱼得水。
大部分年轻人在最需要选择合适的职业目标时,最有旺盛的学习精力时,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时偏偏选择买房子,时间也恰恰证明这些过早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行和快速升职无关。
拿股神巴菲特来说,他是在与妻子苏珊结婚的第六个年头才花了30万买了当地的一所房子。等到他32岁终于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时仍旧没选择换更大的房子,而是继续做投资,直到现在巴菲特的财产可以支撑他在全球各地都能买房。
一方面是典当未来购买房子换取暂时的安全感,一方面是投资自身进而得到飞速成长,以至于未来获得长期的安全感,哪一种更划算呢?
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与其买房后要按部就班生活,不如没房恣意潇洒的快活
不论是在大连因为没买上房子沮丧的学妹,还是如今正在为房子而努力的年轻人,都有着共同的心理负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他们在想买房子的那一刻就认定自己未来的生活即将趋于稳定,未来全部的人生轨迹也一定在固定的圈子中。至于创业转行离自己太遥远,与其经历风风雨雨倒不如一个房子来得实在,趁着房子每年依旧涨价,买到了也就相当于赚到。
可事实告诉我们却并非如此,记得前阵子被一个“每顿只吃3块钱,省吃俭用15年,买下3栋楼”的日本小姐姐刷爆全网。这个从事会计方面工作的她,在近15年来过着无比节约的生活,每天仅用3块钱来养活自己,乍一看这故事好励志,好感人。但有没有想过这种日子如果是自己在过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旅行,没有业余生活,甚至吃饭都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小姐姐可以把它当作生活的乐趣,我们是否也可以呢?更何况小姐姐虽然拥有三栋房子,每个月的租金加一起也才5000多人民币,为了还房贷,她还要继续过这种日子,再看小姐姐对自己的投资几乎为零,她的工作水平也没有多出色。
哪怕你真的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房子,这种生活给你,你会要么?
并不是说不要追求买房的梦想,梦想还是要有,但并不是在不对等的年龄和能力下靠着透支自我来实现。就好比在蚂蚁花呗透支一样,短暂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未来需要花费更多利息来还债。
作为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千万不要吝啬对自己的投资,时间定不会辜负肯舍得放弃眼前,将目标放在未来的人。
有人问高晓松,为什么结婚了还租房子住,不买房?高晓松说:“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就住哪,买房子就只剩下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