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原理Coaching Principles(CP)
Day1
2020年7月2日
企业领导者困境:
1、市场竞争激烈;
2、内外部客户的要求高(内部指的是员工);
3、市场变化迅速;
4、降低成本;
5、需要优秀人才。
总结而言,都是外在条件的呈现,而外在条件极易被复制模仿,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引导才是根本。所以强调出领导力的重要性,由此引出“情境领导力”这个点。
情景领导力分为四个部分
一、顾问型
1、行为模式:帮助解决问题、分析有关资料与数据、提供专业建议与意见、给予指引及方向;
2、特点:(优)团队掌握技能、拿结果的能力快,(劣)员工自主性弱,承担责任的能力弱;
3、适用群体:低能力、高意愿的新手。
二、监控型
1、行为模式:负责策划性工作、具有监管能力、参与统筹事务、以指导为主;
2、特点:(优)团队被安排事物一步步完成,团队易出结果,战斗力强;(劣)员工压力较大;
3、适用群体:低能力、低意愿选择混日子的人。
三、辅导型
1、行为模式:舒缓对方情绪、着重已经发生的事情、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协助对方纠正行为;
2、特点:(优)易凝聚团队齐心,注重情感层面;(劣)不易拿到结果。
3、适用群体:高意愿、高能力的人才。
四、教练型
1、行为模式:重视对方的强项从而支持对方做的更好、令对方达到超卓的水平、注重未来的成就。
2、特点:关注团队成长及未来成就。
3、适用群体:高能力、低意愿的老油条。
情景领导力图区分 教练型与顾问型
1、焦点:教练焦点在对方,顾问焦点在自己;
2、重点:教练在于激发智慧、萃取智慧,顾问在于分享智慧直接让其使用;
3、关注对象:教练关注的对象在人/团队,顾问在于系统事件的处理完成。
总结而言,四种类型,其中顾问型与监控型更注重事件本身,而辅导型与教练型更加注重人的改变。并未直接了断的说,四个部分哪一种最佳,只有相辅相成,针对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类型。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肯定会有四个不同区间的伙伴,而对于领导者而言,肯定是希望高能力且高意愿的伙伴越多越好,这样可以让工作更加效率稳定运行。其他三类的伙伴中,只要能够改变其中的某个关键因素,其中低意愿、高能力的伙伴是最有可能可以,或者说有机会最快的变成高意愿高能力的那一类人。那么,如何影响他们,并让有所改变呢?
改变的关键三要素 DVD
1、痛苦 Distress:这个痛苦是否足够支撑你去改变;
2、愿景 Vision:这个愿景是否足够向往,从而促进你的改变;
3、可控第一步 Do:这个改变的第一步是否合理,能够坚持持久去维持。
在哈佛大学有研究一个变革公式,在0~10分中分别给痛苦D、愿景V、可控第一部D三项打分,然后计算:D*V*D/1000≥0.6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那么促进改变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若不等式不成立,则挑战比较明显很可能无法坚持做出改变。
在清楚如何去作为教练帮助引导他人做到改变之前,先了解清楚关于教练是什么。
一、教练的定义
教练是帮助被教练者换个角度去看待事物,通过有方向性、有策略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引导被教练有效达成目标。
Tim Gallway有一本畅销书叫做《the inner game of work》(工作的内在诀窍)中有一个公式:
P(Performance表现)=p(potential潜力)-i(interference干扰)
而教练的功能就是引导帮助把这个i(interference干扰)最小化的人,从而使P(Performance表现)最优表达出来。
ABC理论图示另外心理学中也会有一种理论称之为“ABC理论”,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举例,一个人刚刚失恋A,陷入了一段消极而悲伤的状态B1中,然后导致了天天郁郁寡欢影响食欲,甚至生活C1。而教练就是引导被教练者不被一直困于消极而悲伤的状态B1中,开始引导被教练者自己意识到失恋A会代表着即将会有一段新的感情经历B2,进而产生不再消极生活C2的新行为。
二、教练的作用
1、一面镜子;
2、催化剂;
3、指南针。
三、教练的关系、状态
1、亲和信任的关系;
2、共同目标:承诺于被教练者的目标,引导被教练者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3、平等的关系,保护被教练者的自尊自信。
四、教练的信念
1、人们是没有问题的(都是好的):人很喜欢把“未完成任务”称为有问题,然后随口说成“人有问题”,把人和任务混为一谈,在教练眼中,问题完成了就好了,再次强调人是没有问题的!
2、人们拥有一切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6个人的距离;
3、行为背后都有正面意图:不会因为个人行为产生批判,始终以中立态度去看待,有的行为不检点,但是意图是正面的。例如吸毒人员为了自己状态一时的爽(这个想法意图是正面的),选择了吸毒这个行为(这个行为确实有问题);
4、人们正在做出最好的选择;
5、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再混球的人,也会有积极一面的时候,所以这个积极面对于习惯混球的人而言是做出了改变的)。
五、如何衡量成功的教练
被教练者潜能发挥——人有成长;
被教练者达成目标——事有成果;
教练的三重境界
1、案例教练:通过分享案例,引导被教练者开悟,豁然开朗。(国外已经有教练的事务所从事案例教练工作);
2.、目标教练、成果教练:引导帮助达到目标、成果;
3、生命教练:不仅达到阶段性成果,而且在生命精神领域也可以助人成长。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教练呢,做一名好的教练显得有方向性、而且有策略性,有以下四个步骤:
教练四大步骤一、理清目标
A、前提条件
1、需要教练者与被教练者之间建立亲和信任的共鸣关系(无关系,无教练);
2、清晰客户想要做到什么,基于什么原因想做到(要什么,为什么要);
B、厘清目标的步骤
1、目标正向:明确了解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例如:想要多少待遇的工资?“不会被饿着就好”这就是典型的反向目标)
目标可控:对自己的行为可控,对他的的行为仅仅可以影响,对环境的状态是适应。所以判断目标的对象是否是在于自己的行为方面,因为是无法去改变他人和环境。(对团队而言,可以对“我”做些什么,可以影响到团队,但不能直接控制团队)。
目标明确:了解清楚目标的价值,目的。
2、目的、价值:清楚做好这件事会带来什么好处,明确为什么这个目的这么重要;如果实现了,对长远发展有何好处。
3、愿景:可以加深对目标的渴望,加深对目标的确认。
4、成果:是否符合SMART原则: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量度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相关联的,Track-able有检视点的。
5、教练成果:教练帮助被教练者找到之前没有做到目标的原因,帮助被教练者做出调整。
二、反映真相
A、定义:帮助对方知道关于事件本身过去已发生真相的盲点。
B、反映真相的步骤(从现状问到信念)
1、了解目前现状是如何;
2、这个现状是过去做什么或者没做什么导致的;
3、面对现状,过去对方是如何处理的;
4、什么原因想让你这么做,了解是因什么信念/想法让你想这么做。
三、迁善心态
A、定义:帮助对方在心态信念在当下产生正面、积极且相关的调适。
B、心态迁善的步骤(调整心态)
1、了解过去关注的点在哪里,忽略的点在哪里;
2、了解之前的心态/看法对于达到目标有何影响;
3、需要调整哪一方面;
4、如果调整后,是否对目标有效;
5、如果对于目标有效,教练者可以了解被教练者当下会有什么感受。
四、行动计划
A、定义:帮助被教练者提出可达成目标的具体行动
B、行动计划步骤(3ps)
1、目的/目标 Purpose:重申被教练者的目的、目标;
2、过程/方法 Process:需要做到这个目标需要有哪些流程与方法;
3、效果/成果 Products:再次强调完成这个目标想达到的效果;
4、检视/总结 Summary:如何自我反思,判断和目标的差距,检视是否做到。
注意点:以上的四个大步骤顺序不可以颠倒,但是可以反复。
Day2
在清楚教练的四个步骤,清楚“战略”之后,也是需要通过“战术”进一步将教练过程完成好,那就是教练的能力也需要具备。
教练的四个能力 (支持被教练者自我检视的能力)
一、聆听(基本能力)
A、聆听的作用
1、代对方去听,令对方了解自己的位置;
2、收集资料;
3、建立信任关系;
4、打开沟通空间。
B、听的内容
1、内容(资料); 占比7%
2、面部表情/肢体 占比55%;
3、语音语调、语速语气 占比38%。
C、听的态度
1、保持:忘我、专心、求知、开放
2、注意避免:批判、选择性、装听、演绎
D、听的技巧(R的技巧)
1、Recieve接受
2、Reflect反应:让对方知道表达如何去调整;
3、Rephrase复述:和对方再次确认想要表达的意思。
E、聆听的内容(听与聆听会有区别):聆听是听心声而不是停留在听外在表达的内容,动机,意图
举例:一位丈夫在外喝酒,晚上很晚都没回家,妻子很愤怒的说了一句“你不要回来了”!
1、情绪(内在感受的外在表现):内在出发点是否得到满足。 上述例子表述的情绪有: 愤怒、绝望、不满、焦虑、担心;
2、假设:事件A=看法B 上述例子表述的假设有:晚回家=不负责任=不爱妻子、说狠话=有用可以被对方重视。
3、出发点(动机):上述例子妻子表述的出发点有:关心、爱男人,想对方可以早点回家爱自己。
所以,我们要通过他人情绪的表达,看到一个人的出发点所在,这样就不会被假设干扰,影响相互间的关系、情绪。
二、区分(核心能力)
A、作用:协助对方觉察行为背后的信念于其影响;察觉出被教练者的信念系统中不成立的假设(若是存在不成立的假设即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
B、区分的内容(六脉神剑)
1、概念vs体验:教练与被教练的沟通会有感受的,被教练者表达出来的内容可能是概念而不是体验,教练者需要把他的感受体验提出来,与被教练者表达出来的概念相碰撞,让被教练者清楚他人的感受。
2、原因vs结果:因是事件发生的条件,而结果是客观事实。(例:喜欢一个人,并想和对方结婚。这件事结果是结婚,那么结婚的条件(原因)有对她好,买房买车。但是注意:条件(原因)满足,不是满足结果的必然。)
3、事实vs演绎:事实是客观发生的直接表达,而演绎是自己有主观的分析、提炼、归纳、总结的推论。
4、目标vs渴望(当下的出发点):目标是对未来的一种;渴望更多指的是当下内在的心理情感需求。(例如:体重很重,想要减肥更加健康,但食物的诱惑很多,面对诱惑,当下的渴望是能够吃美食解馋,而此时的目标是减肥更加健康。)
5、角色vs自我:不同情况下会因为社会环境不同,有不同角色转换,且这个角色应该有的样子;自我是不受环境变化下的真实自己。
6、整体vs局部:
练习区分:
C、区分的输出
1、已发问形式:这些形式是你想要的还是他想要的?
2、直接指出:这些只是你想要的不是他想要的。
3、通过回应:你自己付出很多,其实很自私。
4、通过比喻:你就好比方是个祥林嫂,特别多的抱怨。
D、区分的态度和初心
中立、客观、启发 而不是 引导、命令、建议
三、发问
A、发问的作用
1、更有方向更有效的聆听;
2、帮助教练进行有效区分;
3、反馈区分的一种形式。
B、发问的方向
成果(了解外在事物)、体验(清晰内在对话关于人)、学习(反思外在可能性和内在自我,关于目标)
C、发问的态度与出心
1、批判过去:易导致负面看法,指责,情绪易被影响,引发对抗;
2、启发未来:愿意探索新事物、支持、保持中立态度、创造共赢关系。
D、发问的形式类型
1、开放性问题:为了寻找可能性,启发思考;
2、封闭性问题:为了明确方向做出选择。
E、有效发问
1、精简;
2、每次问一个问题;
3、问完后停止说话;
4、留意对方的反应;
5、聆听对方的回应(3R:接受、反应、复述)
6、发问有关联性的问题。
四、回应
A、回应的作用
B、回应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