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考研,一个人的考试
考研的初试,就这么结束了。
在考试的两天里,其实并不紧张。就是看了一些书,学了一些知识,然后关上书,通过做题的方式,检验一下学的怎样,学会了多少。所以,考场上,能做的就做,不会做的努力再想想,争取不交白卷,剩下的,就不勉强自己。不能现场翻书求助,勉强又能如何?
考前看考场时心里忐忑不安,那么多人,还排队看考场。大多是年轻人,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全说着复习、考试相关的事,还有考生拿着肖秀荣政治题或者专业书,在喧闹的人海中,裹着寒风,哆哆嗦嗦地背题。这让我心里很慌张,感觉自己参加的考试和他们性质不一样。原本就是来参加一场考试,被大部队渲染得像是上刑场。我承认,考研这件事,本身就件严肃得正儿八经。可似乎太过重视,显得到有些庄重。
考前一周对我而言,可以说是整个复习阶段最认真的一周。可是,依然做不到像网上学子那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早上六点起夜里凌晨睡的疯狂学习地步。这让我一直心怀有愧疚,总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用功,觉得努力不够,不像一个考研人,一直没有很强的代入感。
整个十一月和十二月的上旬的逃避性很强。压根儿不想翻书,每天起床看见杂乱无章的一摞书,说不出的厌烦情绪。偶尔状态好时,还可以学上三五小时,大多情况不好,无端烦躁低落。九十月份,断断续续学习着,认真梳理框架,做着笔记,状态还不错。八月份刚辞职不久,还没有进入考研备考意识。
从辞职开始准备考研,到最后一科专业考试交卷。内心像坐了几趟过山车,起起伏伏,高高低低,而且,毫无规则毫无准备。所幸,时间到点,下车后没有腿软和呕吐,到底是经历过去了。哗啦啦一大群人进入考场,各找各的坐位,各看各的试题;又哗啦啦一大群人走出考场,各自散开,投入各自生活里。一群人的考研,实际是一个人的考试,相同归途,冷暖不同。
从高中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天八小时都能看进书的人,不是不想,是脑袋不给力。看书数十分钟,脑袋就会拒绝接受信息,开始间歇性罢工。所以,我一直自知,自己远远偏离着大伙儿口中的好学生。不过,也算是考过研的人,多少有点憋不住的感悟。个人认为考研最重要的两点:一是持续,二是心态。
八月到十二月,五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是差不多的。再长一点,我可能会陷入疲软;短一点,可能不足以应付。网上说十一二月是考研放弃高峰期。其实,从初报名到现场确认,考前熟悉考室,出现在考场。最后考完交卷。每一环节,已经有人陆续出局。当我考完最后一科专业考试,我觉得我就这样能坚持到最后,也已经很不错的,也没想象中那么艰难痛苦。
考研的另一门考试,考的是心理,玩的是心跳。整个过程,我心跳不断受着刺激,辞职后经济的压力,害怕考试的失败,完全陌生的英语……内心敏感又脆弱,一个风吹都能受惊。在面对试卷前,首先要面对的对手,是另一个自己,另一个懦弱,害怕,不断逃避的自己。好在,最终还是我略胜一筹,没有输在气势上,没有临阵落荒而逃。
这场相持对抗赛暂时可以告落一阶段。稍作休整,继续下一阶段的折腾。人生呐,就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折腾,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面对解决。
为什么要考研呢?为名为利?为了以后会有出息?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嗯?总会有那么些原由说服自己做出选择,可能,一些事一些人,总会不期而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