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真的能“开阔眼界”、“洗涤心灵”吗?我看不然
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感兴趣。
——加西亚·马尔克斯
❶
如果要问旅行能给人带来什么,我想大家的回答不外乎“增长见闻”、“开阔眼界”甚至“洗涤心境”、“感悟人生”。
我们常常诗意地将旅行和读书列在一起: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中国的古人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若此言不假,那么读书的好处,旅行会加倍给予我们。
高晓松也在某节目中表达:相比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量密度更高。
旅行真的这么有用吗?
今天的文章,将擦去附在旅行上的滤镜,让你看清真实的旅行。
❷
旅行的美好,是少数人的零星体验和多数人的想象。
也许你的朋友圈出现过这样的句子:
静坐在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地方的清晨,独享美丽的日出,静静地听着流水和鸟鸣,突然间会想流泪,那种生命深处的感触和感动无法言表!
配着这样的美照:
很有可能,作者只是在古城人群中匆匆一过随手一拍,既没有“静坐”也没有“独享”,虽然看到了日出,但绝无可能聆听流水,至于“流泪”、“生命深处的感动和感触”,极大概率是回家后修片时才想象和酝酿出来的,如果不发朋友圈,照片会是一张没有修饰过的平庸之作,感受也仅仅止于日出古城的平淡观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发圈晒旅行的经历,除了打卡式的“某某地,我来了”,稍微浪漫的文字,有多少是当时当地的原生体悟?又有多少是事后深思熟虑组织文字时的次生想象?
我不否认有少数人在旅途中的某个时刻有灵魂震撼的深刻感悟,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旅行者,如果抱着“洗涤心灵”的目的上路,十有八九会失望。
从很多旅行博主晒出的照片和文字中,我们羡慕他们见识到的风景,更羡慕他们从风景中收获的见识。看到年轻的姑娘和古巴老妇人的一张合影,配上几句对妇人热情淳朴和不同风俗的描写,你心动不已,觉得旅行不仅见识了异域风情,还和当地人交上了朋友;看到帅气的小伙和里约海滩美女的一组靓照,附上几个性感火辣热烈撩人的词语,你艳羡不已,觉得在路上不仅是风光之旅,还是艳遇之旅。
博主们对旅行的总结更让人向往:一路上,我看过了不同的风景,认识了各种有意思的人,见过了世面,以前我佩服那些在任何场合都能谈笑风生的人,现在的我也有了这种自信。
于是,你以为旅行一定能让人变成一个“见过世面”而“自信”的人。而如果你抱着这样的目的上路,同样,十有八九,再次回到现实的你依然会失望。
也许,年轻姑娘只是偶遇了一位友善的妇女,通过简单的搭讪留了一张照片,甚至不知道妇女的名字,更别提有朋友般的了解;也许,帅气小伙只是有钱,旅途中从不缺女孩。
当然,也有可能,姑娘的内心丰富而深沉,她不是走马观花地随便一看,乐意花时间和精力深入感受一个地方的人情风俗;小伙阳光开朗,招人喜爱,乐于用自己的阳光感染更多的人。
然而,这一定不是一趟让人向往的旅行带来的有益变化,而是这趟旅行之所以让人向往的漫长沉淀:在之前的生活中,他们已经于平凡日常中开始用心,积累自己的阅历,磨砺自己的性格,丰富自己的见识,这才有足够的能力实现一趟高品质的旅行。
因此,一趟偶尔的旅行真的不能“开阔眼界”、“洗涤心灵”,除非你自欺欺人,或者,为“开阔眼界”和“洗涤心灵”做足准备。
❸
旅行的美好,是诗意的假象和以苦为乐的幸福。
古往今来,人们都对“在路上”这件事寄予了无限的浪漫。
“我羡慕海员的爱情,一个吻换千山万水的等待,可惜如今的船,开得太快。”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不论爱情还是人生,身体还是灵魂,只要在路上,仿佛就有不尽的期待和憧憬。
可是这个“在路上”,并不等于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旅行”。
古人所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行万里路”也不等同于我们所说的“旅行”。
高晓松在“行万里路的能量密度更高”之后,还说了一句:“耶鲁大学的学生我们淘汰了,哈佛大学的学生我们也淘汰了,反而是那些野蛮生长起来的、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最终留在了这个舞台,是因为我们被他们身上的一些东西打动了。”
可见,“行万里路”指的是走出象牙塔、抛开书卷气,在真正的生活洪流中历练,当你把旅行看作是这种历练中的一种,会收获另一种意义上的美好。
关注我的小伙伴们也许读过我的一些游记,赞叹某处景色的美好,可你不知道的是:大理苍山,我从湿滑的高层摔下,滚落十多级阶梯,差点毁了相机;峨眉山顶阴仄漏风的小旅馆中,瑟瑟发抖地蜷在被窝里被蚊子骚扰了一夜,就为了看第二天的日出;凌晨的机场等候还有好几个小时的航班,在冷硬的石台上躺了一宿;深夜从火车站打的前往相距50多公里的旅馆,途中司机变道避开监控带来的惊惧;错过赶往下一个景点的班车,与众多抢客司机斡旋中的焦躁;在黄山后山冲动走入人迹罕至的小路,独自爬了四个多小时的陡峭,“弹尽粮绝”,口干舌燥,股四头肌都酸得“跳广场舞”的绝望......
说实话,遇上困难的时候真的会气馁,甚至后悔何必要出来遭罪,但忍过之后,再看到美好的景色,会觉得更美好,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心理学上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前者是指我们对于某事物的印象取决于第一印象,后者则指取决于最后的印象。心理学家指出首因效应适用于新鲜的事物,近因效应适用于熟悉的事物,比如我们更看重对陌生人的第一印象,而老朋友的最近一次表现更容易让我们记住。
我想,这组心理效应也适用于旅行,如果你对第一次旅行的印象不佳,可能以后都不会喜欢旅行,如果你已经旅行过多次,那么旅途的艰辛会变得没有那么难以承受,因为最终留下印痕的是山巅的美景。
如此,怎样才能让旅行开个好头呢?
这就要回到我们开篇的问题:旅行能给人带来什么?
不要去期待“开阔眼界”、“洗涤心灵”这样高大上的目的,当你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感到疲惫,当你在纷繁杂芜的人事中感到厌烦,或哪怕只是有一个去不同地方看一看的念头,就出发吧。能换个心情,能看个新鲜,这就是旅行带给我们的好处。
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言: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