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触动反思法周体验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培雯

这个触动反思法,来自周岭文章《走出舒适区,没有那么难》。

作者原文:“只要能触动自己并解决自己问题的,不管是读书、上课,还是自我反思或与人交谈,都是最贴近自己的成长方式。

    这样的成长不仅高效,而且非常「接地气」,甚至学习焦虑也自然地消失了……

    因为只要有触动,你就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了!”

真的很触动,决定小试一下。

触动1,今天在医院,邻床阿姨在抱怨主任查房时,没有认真回答她的问题,而后又“深入”到科室病房病人管理不当,轻重不分等等。

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肯定了她,导致了她继续抱怨。这让我想起《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樊登在讲第一个习惯主动积极时候,说他理解的主动积极的意义不在事情的大小轻重,而在我们做事的态度上,也是影响圈和关注圈如何区分,是主动想办法判断选择解决还是停住抱怨不解决?

我选择了主动解决,建议阿姨追着主任问她的问题,不在理她的抱怨。

1/7触动反思法周体验

触动2:昨天去弟弟家,弟妹提出带两个小孩去超市逛,我心里的反应是抵触,原因结帐如何付钱不舒服,不舒服可能因为我“没钱”,弟弟家“有钱”。那种匮乏可怜的应对方式又来了,一直持续了两个小时,我决定试着看到它拥抱它不评判不转换。

吃完晚饭去了超市,结帐自然AA,我很喜欢舒服,弟妹也愉快!

一个新经验,拥抱自己的应对方式,见机行事。OK!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