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咖】推首精品池综艺咖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终于等到你,一眼千年“国家宝藏”

2017-12-08  本文已影响70人  纳兰敏月

        有一种相遇叫“一眼千年”

        有一种沉淀叫“上下五千年”

        有一种震撼叫“沉默也胜万语千言”

        这说的是我们与博物馆的缘分,每一次到访都是对历史的回眸;这说的也是我们与中华文明永不消逝的牵绊,一个国家的繁荣之路不可割裂文化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近几日,无论微博微信,还是网站报刊头条,都被一档文博探索综艺霸占——上周日(12月3日)晚央视三套刚开播的《国家宝藏》。区别于以往同类节目严肃的学术风,其另辟蹊径,立意与表现形式新颖、奇特,更接地气。

        如果现在,你还不知道“好色之徒”“三维立体环绕DISS”“故宫守护队队歌”,恐怕就要被小伙伴“盖55枚大章”啦!

        言归正传,《国家宝藏》以“守护”为主题,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特别甄选27件镇馆之宝,由27位气质相符的“国宝守护人”,以舞台剧形式演绎前世与今生故事。

        且不论高大上的舞台灯光设计,为了完美呈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该节目酝酿策划已有2年时间,多次实景取材,可谓是真正经历了精打细磨、独具匠心的优质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手笔带来的,是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神作——仅一集面世,豆瓣评分已高达9.5

        在刚播出不久的第一集中,率先登场的是故宫博物院的3件宝贝:《千里江山图》卷、“瓷母”各种釉彩大瓶、石鼓。他们的守护人分别是:李晨、王凯、梁家辉。

        3件国宝蕴含3种民族精神,简单概括无非是3句话:其一,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才能缔造经久不衰的杰作;其二,拥有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从容自信,才能缔造惊世骇俗的壮举;其三,世代子孙赤诚传承,才能让伟大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图片来自网络

        不得不说,在国宝守护人的任命上,守护人与文物品格的确做到了高度契合。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晨以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重拾儿时的故宫记忆,走入宋徽宗的书画世界,领悟亡国之君的江山梦,最为贴切。

        影帝梁家辉曾于1982年来到故宫拍摄电影《垂帘听政》,作为香港同胞的代表,此次故地重游,演绎文字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最为合适。

        提起自家男神王凯与各种釉彩大瓶的创意者乾隆,私以为,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难能可贵的“迷之自信”。乾隆的自信源自江山稳固、国力强盛;凯凯王的自信则体现在,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始终保持初心,真诚待人、相信自己终会逆袭。

《千里江山图》卷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件国宝——《千里江山图》卷,创作于北宋年间,沉溺艺术疏于朝政的徽宗赵佶命一名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所画。

        这幅长卷画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约11米,描摹了一幅层峦叠嶂、烟波渺渺的大宋江山景致,黑墨勾山石,青绿施重彩,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壮阔意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曾将此画用于舞台展现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千里江山图》卷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画卷的长度、画面的细致?因为作者王希孟作画时年仅18岁,尔后行踪成谜?

        这些都是原因之一,在听过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冯海涛与非遗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的解说后,我想每位观众都会为之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作画过程,还是颜料的制作程序,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今天的后人都无法看到这幅传世之作。

        在11米长的画卷上,从雏形到上色,须完整描摹5遍画稿,才能形成色彩叠加的层次感。而使色彩明亮璀璨、千年不褪色的颜料,均从宝石、阿胶等上等药材提取,步骤较多、制作周期也较为漫长。有画师的精湛技艺,有工匠的精益求精,岂会不成为传奇!

石鼓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看看老戏骨梁家辉守护的第三件国宝——石鼓,称得上世间命最硬的十块石头,因形状似鼓得名,石上刻有今人无法破解的文字奥秘。

        这件国宝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石鼓的前世故事里,少年司马光与父亲司马池的一段对话令人泪目。

        司马池说,“都说我们中华民族没有信仰,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文字与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

        泱泱大国,南北差异,在所难免,文字恰是思想交流的桥梁,历史是铸就民族气魄的根基。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和文字是伟大的,而人是渺小的。但书写文字和历史的是人类。有些国家的文字已经消失,中国汉字却得以流传至今,这是国人的骄傲,而传承是后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古有司马池为保石鼓文字甘愿一死,今有“故宫世家”梁金生一家五代人为保护国宝的无私奉献。文字若不复存在,千年文脉又如何延续?

“瓷母”各种釉彩大瓶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千里江山图》卷的气势恢宏、石鼓厚重的文化气息,wuli凯凯守护的“瓷母”倒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意趣。

        瓷母,全称“各种釉彩大瓶”,别看这只是一个高达86.4厘米的瓷瓶,却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自上而下分为15个装饰层,其融合了宋清两代最具特色的17种釉彩、由于脾气、秉性各不相同,烧制过程异常艰难。

图片来自网络

        节目现场,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每种釉层的平均烧造成功率为70%,要想将这尊汇集17种不同釉彩的大瓶烧造成功,也就是70%的17次方≈0.002326

        概率学中,低于5%被称为“小概率事件”,而审视瓷母的成功率,显然是将不可能真正变成了现实。那么,瓷母的诞生到底有何意义?

        作为“盖章狂魔”“弹幕鼻祖”的大清乾隆皇帝,一直被冠以“坐享其成”的标签。因为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的励精图治,才有了乾隆执政期间天下太平的大好局势。

        最让人诟病的,还是乾隆的“农家乐”审美。而凯凯王此次的舞台表演,则诠释了这位“富三代”帝王不为世人所知的雄才大略。

图片来自网络

        在乾隆的梦境中,他的偶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元代画家黄公望,以及皇阿玛雍正都认为烧制这样一尊与历代审美不同的瓷母,实在荒唐可笑。

        然而,乾隆始终坚定不移,甚至愿顶着不被天下人理解的压力,乃至被说成浮夸炫技,也一定要做成。只因他要炫耀景德镇匠人的鬼斧神工,炫耀大清的盛世江山——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用凯凯王的话说,乾隆是一个迷之自信的人,正因为他的人生一帆风顺,所以才形成了单纯任性自信的性格,因而能完成这件集大成的事。客观地说,在国泰民安、国力鼎盛的年代,聚集天下最了不起的工匠,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有何不妥呢?

        中国有句老话,“人不可有傲气,但更不可无傲骨。”乾隆的“傲”并非空穴来潮,身为一国之君,如果对国家没有自信,何谈治理?身为一国之民,如果对国家没有信任感,何谈生存?自信,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须具备的精神。

        中国人完全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骨气!想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历经沧桑洗礼,有多少绚烂辉煌的文化资本,在世界的大舞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骄傲地挺起胸膛?

图片来自网络

        在浩瀚无边的中华文明海洋,任何一件文物,都是对过往岁月的见证。就像主题曲《一眼千年》的歌词唱得那般,“只有你有幸一览无数江山”“只有你有幸描述这光阴似箭”

        探索国家宝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现下才刚刚开了个头,而更多惊喜尚未到来,除了拭目以待,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守护”

        《国家宝藏》,一眼千年,这个冬天遇见你,真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