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老人

2024-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巷小酒

1937年2月,李叔同在南普陀寺的一次讲谈(类似于现在的讲座)中,回忆自己在南闽十年时讲到,他觉得十年来在闽南做的事,“成功的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认为自己的德行十分欠缺。

故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二一老人”,并解释这个名字出自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个名字即取了两句诗开头的“一”。

从这个名字足以看出,时年快六十岁的李叔同是何等谦卑,当时他是在给南普陀寺的一众年轻法师做讲谈。

他时时自省,深刻省察之余,也并不自轻自贱。他说,虽然自己做得不完满,可也不怎样去追求完满。因为只有不完满,才会使他发大惭愧,才会努力用功改过牵善。

李叔同说,:“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贡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完满的好!”

在这次讲谈中,李叔同提出,无论佛教的哪一宗哪一派,都应该深信佛教的基本原则,即善恶因果报应。要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要深信佛菩萨的灵感。即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以身作则,时刻勉励自己,不断研习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之类的书籍,并时刻践行做好人,也倡导大家“做好人”。

他还提到一件事,二十年前当时他将要出家时,一个北京的老朋友给他写信劝告说:“听到你要不做人,要做僧去……”他觉得这话是对僧人最大的伤害。所以他勉励年轻法师们,出家人不要太随便,要深信佛教的基本原则,如果“真正生信,十分决定地信,我想就是把你的脑袋砍掉,也不肯随便的了!”

时刻谦卑,时时自省,时时用功,尽善,而不止于善。先不论其才气学问,单就这种性情修为,也非常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