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年从母亲的房间启程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三年前那个岁末,去看独居的母亲,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头一天摔在地上,挣扎了半个小时才起来,母亲说得轻松,我却惊到了一身汗,于是我再次提出接母亲来家,这回她没拒绝。我的想法很简单,她养我小,我养她老,理所当然。
于是人到中年,我回归了家庭,从那一刻开始,我的生活困在了母亲的晚年里,我学着做母亲能吃的饭菜,每天固定时间带母亲下楼晒晒太阳,和母亲聊天,收拾被她弄乱的屋子,洗被尿过的衣裤,我像照顾孩子一样二十四小时地照顾着母亲的一切。
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里,我找不到自己平衡的支点,以家为中心,母亲就是我生活的半径,五十岁的人生,沦陷在母亲的日常里,生活真的只剩下一地鸡毛。
可是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呢?
只不过是有的人把一地鸡毛变成了人生的全部,并且以为这就是人生,每天疲惫的扫,却永远也扫不干净。
有的人把它们扫起来堆到一个角落,因为即使用尽全力也扫不干净,索性不扫,该忙什么忙什么,去做一点有价值的事。
陪伴着母亲变老的时光里,我也想找到自己不虚度的生存方式,于是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胡安蔫曾经10年换了19份工作,若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也许我们就不会看到他的这本非虚构的小说了,也不会有现在的他,可以定居在成都,成为一个写作者。
《摇摇晃晃的人间》的作者余秀华出生在农村,身体残疾,用诗歌表达着自己内心最深切的需要,她从2009年开始写,到2014年第一篇诗歌发表,一直坚持写,最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摇摇晃晃的她。
这世界原本没有中间路可走,要么丧,要么向前走;要么内心强大,要么天天妥协,随波逐流,最后会让自己没了方向。
这三年,我不停地根据老妈的生活习惯,调整着自己的时间。我开始早起,八百多天里,我细读了近三百本书;华灯初上,母亲睡下之后,我会在灯下写一些文字,听一些能滋养我的课;加入一些志同道合的社群,内心的丰盈让我觉得时间不再被荒废,与母亲的相处也越来越自在。
今年我开始接了一些商单和软文,偶尔也会收到出版社的寄书,写一些书评;在报纸上也发表了一两篇文章。看到自己写的字,可以换回碎银几两的时候,困在母亲的晚年里的我,也开始享受这份独乐乐的生活了。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三年的居家生活,从照顾母亲开始,到如今从母亲的房间里启程,我终于又看到一个鲜活的自己在慢慢舒展,我知道中年的自己也要有一点理想,有一点盼头,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