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超越自我,发展人格(二)
12月:超越自我,发展人格(二)
——2022-2023君子兰班上学期第15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周日愉快!
难得的一个休息日,却有很多事要做,于是这封信就姗姗来迟,现在忙里偷闲,与大家交流。
1
这一周,我们转入线上学习,效果如何呢,那一定是因人而异啊!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一如既往地努力,让手机助力我们学习,而不是成为手机中游戏或娱乐社交软件的奴隶。毕竟,理想高中的大门是需要你的好分数作为通行证呢!
我们先一起回头看看这一周留下的脚印吧。
这一周的语文课,我们开始了第六单元的学习,学习了《诗词曲五首》和《曹刿论战》。
读《十五从军征》,我们看到了战争给一个普通家庭带来的悲剧——家破人亡;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人呢,“松柏冢累累”。反战,和平,从古至今,都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吧。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们看到了岑参笔下那迥异于内地的边塞冬景,“胡天八月即飞雪”,将士们冻得“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在这样冰天雪地的背景下,与朋友饯别,看朋友渐行渐远,望着雪地上一串串延伸至远方的马蹄印,内心一定是惆怅惘然,结尾句用的留白手法,有一种含蓄之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我们读到了作者辛弃疾对东吴孙权的不吝赞美,其实暗含着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讽刺,读到诗人的无奈、伤感、抑郁,这些情绪背后,是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啊。
《过零丁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浩然正气贯长虹!作者文天祥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被俘两年了,元军统帅忽必烈一直想要劝降他,还想让他劝降南宋的其他两个将军,但是文天祥回答他们的是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忠贞为国、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从文天祥的诗句里,我们读到了什么是崇高的民族气节。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是一首怀古的散曲。作者张养浩从“秦汉经行处”,感叹朝代的更迭,对老百姓的影响是什么呢,只有苦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议论,是作者发现的一个规律,背后是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这五首诗词曲,没有哪一个诗人在哀叹自己,他们崇高的人格境界,流露于诗句里面,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也必定会会在以后的岁月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文以载道,中华文化之所以长久不衰,大概就是这里面的刚健勇毅的精神,为国为民的大爱,一代代,通过诗句的诵读加以传承。
《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不长,我们一节课学完了(100分钟)。从曹刿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曹刿平时不注意学习兵法知识,深谙群体心理,他就不会指挥作战成功。从鲁庄公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知人善任,什么是虚怀若谷。
2
这封信,我们继续聚焦教室后面那张人格发展图谱。上封信我们讨论了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同学们还记得四境界是哪四种境界吗?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的老师干国祥将这四境界整合为自然功利境界、习俗规则境界和道德仁爱境界,同学们还记得旁边对照的六个阶段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人格六阶段。
人格六阶段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理论,全面的说法是“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根据个体道德判断的结果性质,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我们先看看科尔伯格创造的这个道德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女子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花了200元,药剂师向女子的丈夫海因兹索要2000元。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一个夜晚撬开要点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物,救了妻子一命。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
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
根据得到的答案和原因的不同,柯尔伯格得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并总结出了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又分别归属于三个水平层次。三个水平层次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分别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还没有接受社会习俗约束纯粹的自我中心阶段,接受了社会习俗约束并以此要求自己的阶段,和已经超越了社会习俗要求既尊重自我也平等尊重每一个社会个体的阶段。
3
一个人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就处在前习俗水平。在这个发展水平上,人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道德推理。
这个水平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只考虑自身利害,单纯地以惩罚和服从为考虑的阶段,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是以“会不会受到惩罚”为标准进行衡量。处于这个道德发展阶段的孩子,对于“海因茨偷药困境”的回答中,回答“应该偷”的理由是他偷的也不是什么大东西,如果不被逮捕,就可以去偷。而回答“不应该偷”的理由是如果会被逮捕和惩罚,那么就不应该去偷。
道德发展超过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是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标准来进行思考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们虽然开始考虑到他人,但一般也是以“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为出发点进行考虑的。所以处于这一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回答“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如果妻子一直对他很好,那他就应该去冒险偷药,救妻子的命;回答“不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如果妻子对他并不好,那他就不该自找麻烦,冒险偷药。
通常来说,一个人进入到青春期或者成年期后,他的道德水平发展就会进入到习俗水平。用习俗推理的人对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将这些行为与社会上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
在这个水平下,第三个道德发展阶段被俗称为“好孩子”阶段,也就是他们会关注其他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保持与周围社会角色的和谐一致。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回答“应该偷药”的理由就变成了照顾妻子是丈夫应尽的职责,所以为了照顾好妻子,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而回答“不应该偷药”的理由则是做贼会导致自己声名扫地,给自己和包括妻子在内的家人带来麻烦和耻辱。
当一个人将他人的评价内化到自己内部之后,他就进入了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也就是能够超出“熟人社会”的范畴,开始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准则来要求自己。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回答“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尽管偷窃违法,但见死不救更加伤害社会的公序良俗,所以海因茨应当去偷药,同时在之后自首请求从宽处理。而回答“不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尽管事出有因,但毕竟偷窃违法,所以海因茨应该再寻找其他援助而不应该去偷药。
当人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后,他们的道德水平发展就会进入后习俗水平。到了这一水平之后,人们会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
第五个道德发展阶段被称为社会契约或社会法制取向阶段。在这个阶段,法律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那些不能提升总体社会福利的法律应该修改,从而达到“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利益”的目的。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认为“应该偷药”的理由是法律虽判决盗窃可耻却没有预先考虑到海因茨面临的这种困境,因此海因茨不仅应当为了更大的福祉而偷药,而且国家还应当针对这种困境修订法律,对稀缺药品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而认为“不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因为丈夫为妻子去做违法的事情已经超出婚姻契约的范畴,这种超出职责的行为虽然事出有因,但不应当提倡。
到了道德发展第六阶段的时候,个人已经不再按照有形的法律或是契约行事,而是基于逻辑思考后,根据普遍的公正原则,人的权利的公平和对等原则,尊重全人类每个人的尊严的原则,由良心作出决断。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康德所谓的“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说的正是这一阶段所依循的普遍公正原则。对于道德发展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来说,“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提供了唯一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因此为了拯救一条生命去违反条文法律是值得的;“不应该偷药”的理由则是因为别人也可能需要这种药,海因茨并没有公平地考虑所有人的生命,偷药对于其他需要这个药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不应该去偷药。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是按照顺序逐步由前习俗水平开始往后发展的,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无法发展到后习俗水平。而且进入到后习俗阶段后,由于第六个阶段实际上是要求人在经过“无知之幕”(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是这个决策中的哪一面)的考验之后再做出决定,不能根据自己的预设立场进行判断,所以没有人能够一直停留在第六阶段。
4
美国年度教师雷夫,将科尔伯格的人格六阶段引入教室,很快,“六个阶段”就成为凝聚全班的粘合剂。在“六个阶段”的引领下,雷夫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创造了他们生命的奇迹。他是这样表述六阶段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干老师将雷夫的六阶段和中国儒家文化的表述相结合,就有了我们在教室看到的六阶段,表述更形象,并有所超越:
第一阶段,我不想受到惩罚;第二阶段,我想要得到奖励;第三阶段,我要做个好孩子;第四阶段,我要捍卫游戏规则;第五阶段,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六阶段,惠泽天下(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第一二阶段对应的是功利境界;第三四阶段对应的是习俗规则境界;第五六阶段对应道德仁爱境界。
同学们,我们以后读书做事,可以对照六阶段理论,在人格六阶段理论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超越自身和环境的限制,发展我们的人格,成为文质兼美的君子。春节后开学,我们将晨诵《论语》中的君子条目,到时候我们对君子形象和人格,都会有具体的认识和体认。
最后,推荐大家看电影《简爱》,这本书是九下课本后推荐的名著,是中考必读名著,可能有些同学已经看过了,也许又是一本让大家不太感兴趣的小说,我们就从电影开始走进小说吧。这本书是我当年进入中师后读到的第一本外国名著,看完后只有一个感想:外国名著真好看,简爱真的很了不起,追求精神的自由平等,现在不也是很多女性的呼声么!相信你也会喜欢这本小说!
今天写这封信,断断续续,就到这里了,明天见!
你们的,王老师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