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整理师的真实故事

一百个整理师的真实故事001:从公寓HR到规划整理师,行走在路上

2022-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杰和整理师们

我是整理师文杰,我热爱整理,以整理会友,从今天起我会请一百个整理师来这儿做客,讲述她(他)们故事,如果你喜欢,欢迎来看一看,如果你想参加,我愿做你的倾听者。

此为第一篇,我请的是西安的整理师杰子,让我们来聆听她的故事吧——


我是整理师杰子,来自西安!

今年是我学习并践行居家整理收纳的第六年,从事专职整理师工作的第二年。很高兴跟你聊聊我的故事!

在此之前呢,我是一名公寓行业的HR。

除了正常的工作职责外,我会经常去到公寓里面:做考核、做评比、为新到任的公寓管家介绍具体的工作,这样我就有机会看到租客们的各种各样的房间状态。

时间长了我发现一个问题——

虽然装修风格、家具配置都差不多,但不同人的居住环境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

你会看到电饭锅、热水瓶摆满一地,

而旁边就是刚脱下来的鞋子和袜子;

你也会看到配置统一风格的桌子,被铺上了精致的桌布,

一小盆花就摆在上面;

你会看到快被混搭着的床单和衣服埋没的椅子;

你也会看到分类挂着衣物,整齐地叠放着床品的衣柜……

千差万别,包罗万象。

那时我不禁在想:仅仅短期居住的公寓都能出现这么大的差别,那长期居住的家呢?

居住时间更长,人员更多,物品更繁杂,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探寻这个答案的工作,那就是整理师。

从16年知道有这么个职业开始,我开始了不间断地学习整理方法和技巧、不断尝试和思考、搜集居家好物(当然也掉入过很多坑),分享使用心得。这种学习和不断分享也同时提升了我更好地服务客户的能力。

除了上门整理服务,更多同行者都热衷于分享和传播整理理念和知识。同样,我也是。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做小视频,开社区公益课,做社群分享等形式,为1000+小学生们普及书包,书桌,书柜等方面的整理知识;为众多社区居民打造清爽好用的居住环境提供技术支持。每次收到他们的反馈,我都引以为傲。

记忆最深的一次整理是为一位83岁的阿姨做上门整理服务。她是一位高学历、高素质、非常睿智的长者。整理过程中最难的环节就是取舍,阿姨有很多陈年物品,但是她都能果断、清晰地做出判断。

因为是独居老人,我们做了很多适老改造:马桶和卫生纸盒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转动身体才能够到)、洗澡区座椅的高度、筷笼子和水池的远近、扫把和簸箕是放在地上还是挂在墙上……

老人爱上网课学画画,有很多满意的作品因无处安放被卷起来,塞在了床底下。

因为有前期的咨询和详细的规划,我们四位整理师用时17小时,完成了全屋整理,老人的画作也被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展示出来。

最后的成果阿姨非常满意,她说她一辈子都没有这样清爽过。

每次工作结束,看着客户井井有条的家,都有一种深深地成就感和使命感,也祝愿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变得更好。

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同时,整理在我的生活中也悄然发挥着它独到的魅力。

大家听说过“专业社交”吗?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他人提供价值,和其建立稳定合作的关系。整理技能的分享就是我“专业社交”的有力工具。

在有两个男宝的家里,想维持一个整洁的状态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整理思维教会他们物品的分类和分区、自己的区域自己做主管理,果断筛选自己喜欢的物品……

目前,两个宝宝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物品所在的位置,并做到用后归位。

2021年幸运的是,遇见了一群有能力,有思想,有热情,有胆识的姐妹们。我们要在一起,共同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陪伴型整理社群,把整理的意义和思维方式普及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不甘平凡的人们过上井井有条的生活。

如果你也想开启属于自己的整理之路,欢迎链接我。

整理是一个处于发展时期的新兴行业,有许多规范和制度不够统一和健全,这同时给了我们更多可能性,需要每个人不断去探索、去完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就是我,行走在整理路上的接力者。

相信通过所有整理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终将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E-N-D

(编辑:文杰,图文均由主人公提供)

欢迎投稿微信公众号:整理师文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