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读懂web3》读书笔记—3深入理解web3|3.3技术

2024-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云上游景观

按技术架构的分层思路,web3的技术应用可分成为四个层级,分别是系统协议层、基础设施层、用户用例层、系统接入层。

系统协议层:web3的操作系统和神经中枢。

基础设施层:web3的“水、电、煤”,有了这个层级应用才有可能大规模接入。

用户用例层:web3的市井烟火,这是用户集中使用web3的地方。

系统接入层:web3的任意门,用户通过这一层级可以正式接入并进入web3世界。



接下来具体来探讨一下系统协议层。

一 系统协议层

系统协议层是web技术构架的最底层,比较接近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公链”,可以粗略类比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比如是Windows、Mac OS等,系统协议层还有一些应用的基础协议

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创建有状态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即我们现在所说的web3互联网。

web3为应用程序添加了全新的基础架构层,用户需要学习新的概念才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些应用程序。

用户同时也可以在web3中用去中心化协议搭建中心化应用,代码一旦部署,该应用的运行将由网络节点共同维护,并自动运行,链上的应用互联互通,价值得以自由流动。


(一)软件基础设施

当前的web3互联网还处在新生的早期阶段,仍在不断迭代,要搭建web3可信互联网,需要一系列去中心化的软件基础设施,让用户都能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去中心化的身份系统——DID身份

去中心化的存储网络——IPFS协议

智能合约执行引擎——智能公链

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工具——DeFi协议

跨链的基础设施——跨链桥


(二)传输协议

由于区块链技术冗余节点的数据备份特性,以及每个区块的容量被严格限制,导致网络的性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链上的计算资源也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发展出了侧链和其它公链。主要讲述以下几个传输协议,带大家理解一下具体的功能。

1.公链:区块链的操作系统

功能:web3网络的底层是基础的系统公链协议,其承担了节点间基础的共识计算和数据传输功能。

使用范围:公链网络是人人都可以访问和使用的信任层。

节点网络:比特币网络是常规意义上区块链的第一个公链网络,比特币协议工作在应用层,所有节点之间都是对等的P2P网络。

局限性:但由于比特币网络的性能限制,很难在这个网络上开发并运行很多dApp,随着以太坊等公链的崛起,公链阵容才强大起来。

2.以太坊:首个智能合约公链

智能合约是web3网络的新范式。

收到比特币的启发,由V神开发了图灵完备的可编程区块链平台——以太坊

使用范围: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创建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应用 。

延展性:使得区块链网络具备了强可组合性,可组合性让web3网络可以在无须许可的情况下持续衍生出新的应用,这也是促使web3网络不断健壮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去中心化应用:以太坊催生出大量的去中心化应用,让dApp开发发展至今,DeFi和NFT的出现让以太坊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新兴公链:Aptos,是一个高性能的、采用权益证明协议的公链。

3.Polygon:最佳扩容试验

Polygon是以太坊Layer2扩容的主要解决方案。

其它解决方案:侧链、混合解决方案、独立链和企业链、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等。

Avail可拓展性区块链网络:2022年11月上线,每秒可处理420笔交易。如果将区块填充到存储极限,可以达到每秒2.5万笔交易,也就是每个区块可处理50万笔交易。

4.:中心化交易所的主打链

BNB Chain是币安社区发起的公链,借助币安社区在全球数量众多的用户、开发者,BNB Chain发展迅速,特别是以GameFi为代表的应用在这条公链上非常活跃。

优势特点:BNB Chain兼容以太坊虚拟机,可以和以太坊生态互通,并具有高并发、优秀的可编程性、高效的跨链等特性,得到众多用户的认可。

5.以太坊升级与扩容

以太坊已经在2022年9月份将共识机制从PoW转为PoS,将以太坊主网和信标链进行合并,为分片方案打下基础。

一条基础公链要同时兼顾功能、性能、网络三个要素。

以太坊为了破解和平衡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开发者创建了不同角度的扩容方案。

其中,分片和分层是两大可能的方向,它们的基本方向是链上扩容(分片)和链下扩容(分层)。

5.1链上扩容

链上扩容往往需要改变协议原有的规则,是一个特别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方案,目前还在开发完善中。

5.2链下扩容

链下扩容方案,常被称为Layer 2扩容方案。

Layer 2扩容不直接改动底层区块链的规则,而是将业务计算过程放到主网外执行,然后在主链上完成清算。

上面讲述的Polygon就是主要的Layer 2扩容解决方案,当然还有不同的解放方案:

基于ZK Rollup 75的zkSync等

基于Optimistic Rollup方案的Arbitrum、Optimism等项目。

基于Plasma方案的OMG Network等项目。

基于Validium方案的Stark Ware、zkPorter等项目。

基于State Channels方案的Connext、Raiden等项目。


随着众多底层公链和二层网络的兴起,我们需要在它们之间架起价值的桥梁。跨链桥作为不同链之间的高速公路,可以让用户将价值以通证的形式从一个链转移到另一链。

目前常用的跨链桥包括Anyswap、Hop、Stargate、Wormhole、Synapse等。



系统协议层拥有很大的发展,日后也会有更多的公链,侧链,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