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之经典小故事“小餐馆的奇遇”
小餐馆的奇遇
当20岁的开普勒梦想自己的未来的时候,总是觉得前途一片灰暗。他的家庭并不富有,受的教育很有限,周围的人也都不重视他。
为了能够养活自己,开普勒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当上了厨师。有一天已经很晚了,店里只剩下开普勒一个人。正准备打烊时,一个人走了进来。他问开普勒,能不能为一个可怜的澳大利亚游客准备一份晚餐,他迷了路,而且非常饿。开普勒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等开普勒从厨房里出来,发现除了那个澳大利亚游客之外,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坐在离澳大利人两张桌子远的地方。开普勒用英语同他打招呼,那个陌生客人耸了耸肩表示不懂。他用阿拉伯语解释说他不会讲英语,恰好开普勒在学校里学过一点阿拉伯语,于是知道了这位客人从沙特来的,他也在市区迷了路,并且也很饿。
出于礼貌,吃饭的时候,开普勒一会儿跟澳大利亚人说说话,一会儿又同阿拉伯人聊几句。他终于获得了一个有趣的发现:这个阿拉伯人经营着一家进出口公司,这个澳大利亚人有一个很大的绵羊养殖场。
于是,开普勒问澳大利亚人,是不是有兴趣把他养的羊出口的阿拉伯去,澳大利亚人高兴得直点头。开普勒又转过身问阿拉伯人,是不是愿意从澳大利亚进口新鲜、肥美的绵羊,阿拉伯人说,如果可以的话,这简直是他求之不得的事。
谈话由此变得越来越热烈,双方交换了联系方式和地址,协商了价格,还互相把对方的银行账号也记在了餐巾纸上。
在经过了一个小时的翻译和谈判之后,两个客人互相握手表示庆贺,然后向开普勒道了再见。出门的时候,澳大利亚人又转回身问道:“我怎么和你取得联系呢?能给我留个地址吗?”于是,最后一张餐巾纸也被写上了字,然后三个人分手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开普勒收到了一封信,从澳大利亚寄来的。那个澳大利亚人在心中感谢开普勒所做的出色工作,同时感谢他敏锐的商业眼光。他告诉开普勒,已经有几千只羊漂洋过海去沙特阿拉伯的路上了。在信封里,还附上了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作为对开普勒的报答。
开普勒并没想到要什么回报,但这次机遇却成了他一生的转折。于是,他给澳大利亚人回了一封信,他说:“其实我应该感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在,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在回信中,他又寄回了5000美元的支票。
不久,开普勒离开了这家餐厅,自己成立了一家对外贸易中介公司,很快就成了百万富翁。
愚人论道:开普勒说:“其实,我应该感谢你,你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在,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那么他到底明白什么?让他由一个厨师很快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道德经》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当你在真正利益别人的时候,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这个世界,它们永远是同时存在的!这个法则可以应用于商业,也可以应用于生活,虽然形式不同,内在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教育孩子中,你付出的越多,你的回报也越多。很多朋友羡慕人家的小孩教育得很出色,却没有看到孩子父母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当你明白这些时,如果能够付诸于行动,你也会像开普勒那样,有“意外的收获”。
喜欢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