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调节的探究
现象:有些人如果没吃早饭可能会晕倒。
猜测:可能因为血糖过低从而导致能量不足(因为葡萄糖可以提供能量)。
验证:为了证实我们的猜想,先后检测了一个人饭前和饭后的血糖,发现饭后血糖比饭前血糖要高。
再次提出问题:既然人一天的能量摄入只有一日三餐,那么不进食的时候血糖是持续下降的吗?血糖是一直不断变化的吗?
假设:应该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因为如果血糖一直在变化的话,生物体的能量状态就很不稳定,不能支持一个人的日常活动。
验证:观察一个人一天的血糖变化,发现一个人一天的血糖变化规律如下︎↓
人一天的血糖变化曲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发现血糖在吃饭的时候上升的比较厉害,但是在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
提出新问题: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降低血糖?
假设:确实是有物质在血液中调节血糖。
实验验证:对比饭前饭后血液内除血液外的其他物质含量
实验结果:发现在吃饭前血液内所含的胰岛素比饭后要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再次猜测:胰岛素可能起降低血糖的作用。
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小白鼠的年龄,体重,胰岛素初始比例都相同,同时确保几只小白鼠都充分进食过。
进行三组实验:
第一组:胰岛素正常;(正常的小白鼠)
第二组:抑制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抑制剂的小白鼠)
第三组:增加血液中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的小白鼠)
如果我们的假说成立,那么第二组血糖就会比较高,而第三组则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晕倒,无力等。
实验结果:与我们之前的预测相同
结论:1.血液内有物质调节血糖
2.胰岛素可以一起降低血糖的作用
但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了,我们并不是总是在吃饭,总是在补充能量,那如果吃饭所补充的能量消耗完了怎么办?
那我们就猜测还有一种物质可以起升高血糖的作用。
实验验证:与之前一样,在血糖比较低的检测血液中饭前饭后除了胰岛素还有什么物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实验结果: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同于胰岛素,以上几种激素会在血糖较低的时候升高,可能从而起到提高血糖的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那么现在我们的假设就是一个血糖素可以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个假说,我们需要再做一次对比实验。
与之前做胰岛素实验时的方式相同:
做三组实验,一组胰高血糖素正常,一组胰高血糖素比较低,另一组一高血糖素的比较高。
实验结果是胰高血糖素比较低的一组血糖偏低,而胰高血糖素比较高的一组血糖偏高。
由此可得出结论:胰高血糖素确实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发现适宜高血糖素和胰血糖素在协同调节血糖。具体是怎么分工的呢?我们来看一张图。
既然人体有这么好的调节系统那为什么会有糖尿病呢?
原因一,肾病:
在肾里面会有一类组织起到类似筛子的作用,把血液里的杂质和多余的水分都筛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营养物质也会随着这些东西一起流失出来,于是在这个筛子下面还连着一根管子,叫做尿小管,这根管子周围有很多血液,而这一小部分的作用就是把那些随着其他杂质一起流出来的营养物质吸收回去。但是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办法好好的工作,那么那些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等就会随着尿液一起被排出体外,从而出现长期尿糖现象,也就是糖尿病。
原因二胰岛内B细胞无法分泌胰岛素或分泌过少: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血糖就会一直处于一种比较高的状态,血液里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就无法产生能量,细胞就会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同时由于血液里的含糖量过高,这些糖分没有地方可以去,于是就会随着尿液一起被排出体外。而由于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患者就会比较容易饥饿,同时由于排出这些糖分需要大量的水来稀释,患者也会比较容易渴。所以糖尿病患者大概有以下几种症状:一,低血糖现象,如无力头晕等。二,容易饥饿。三,容易口渴,并且尿量比较大。
原因三,胰岛素无法被输入血液:
出现这种情况,胰岛素就可能没法进入血液或进入血液的量十分微小,也就是说胰岛素在进入血液的过程中,被其他物质或组织给吸收了,或者拦截了之类的。由于血液里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慧压根儿没有胰岛素,身体同样会呈现出,之前说过的状况,也就是糖尿病症状。
原因四,胰岛素无法被血液内组织细胞吸收:
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正常输入也正常,但是因为胰岛素是一种激素,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那如果血液里的细胞并没有接收到胰岛素传达的信息,也就不会对之进行反应,同样呈现出之前说过的糖尿病的症状。
所以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其实可能很复杂。
其实我这里有一个疑问是,人体的信息是通过哪种物质来传输的?
这里我暂且就先猜测每一种信息都有一种对应物质,其实到这种物质生物体的部分组织就会做出相应反应,但具体的还有待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