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到底怎么上
今天利用值班的时间整理完了三年的会议记录,也算是做了一件大事。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教学楼内,安逸而又自在。最近,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教学技能大赛,面对大单元教学,大家都有很多困惑,今天凑巧读到一篇文章《课,到底怎么上》,分享给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0935/ee7ba58200ec248b.jpg)
这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
——韩寒
每一次走进课堂,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在我的印象中,关于如何上课的话题不止一次谈过。课,到底怎么上?也许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但未必就是准确或者最佳答案。犹如我的看法或建议也是一样,只言片语,仅供参考。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贵在得法。正因如此,课堂才是一个生成与预设交相演绎的奇妙场所。前几天,连续听课多节,值得可圈可点之处不少。另一方面,教学中的有些环节或细节稍加修饰与打磨,课堂也许会更加饱满与有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0935/2aec43d026c6dc10.jpg)
基于教学实际,我的建议是:
第一,目标呈现。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应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在屏幕上。目标也许你知道,但学生不一定清楚。倘若直接将课标中的“内容标准”照搬过来,不仅笼统抽象,而且不易于操作落地。建议教师将课标内容进行分解,越具体越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兼顾基础主干知识,以及学科基本技能的表达与准确定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0935/c78c53bba6786f03.jpg)
第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可围绕相对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与素材,精心设计3-5个有逻辑梯度与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先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然后提问若干位学生,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及时点拨纠正,有些观点能明晰的必须明晰,该商榷的还是要商榷,可以暂缓下结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0935/6eab9ebe5a125188.jpg)
第三,思维激活。在我看来,解决不了问题,也许是暂时的问题,但发现不了问题,一定是最大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若干个有思维含量与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与回答的冲动。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一个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逐一破解或提供解决的思路,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维品质显著提升。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0935/279e085455e1fe82.jpg)
第四,教学小结。这一节课究竟讲了哪些内容,其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可以忽略等。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有必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交代与强调。此时教学小结便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教师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梳理的基础上,将本节课的主干知识、结构框架、脉络体系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简洁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
诚然,课到底怎么上?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看来,课堂教学应在“理”字上多做文章。其实,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若仔细观察,都有一些共性的内容,那就是少不了知识梳理、思维条理、讲解在理、普适道理、学生明理,而不是停留于课上完了、任务结束了,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也就无暇顾及。
![](https://img.haomeiwen.com/i7890935/831f2c7ebc59e4af.jpg)
教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出特色、上成精品,绝非易事。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完善。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努力的目标。总之,课应该怎样才能上好?困惑在课堂,答案也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