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糠烂谷信笔涂鸦走街串巷

那时的四合院还能回来吗?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64人  紫月缥缈

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我小时候住过的四合院,应该是个标准四合院。

院落坐西朝东,是个两进四合院。院落地面高出外面街道地面。所以院门处有三层的青石高台阶。由于是平民住宅,所以院门位于院落的东北角。大门口左右有石头门墩,台阶下有栓马石。黑漆大门上有门头。整个一条街只有这个院子有高台阶。是个非常有特色、规整的院子。

进了院门,迎面是做在前院北房山墙上的一个照壁。整个院子分为内外院。外院为接待客人,谈生意的地方。前院里西房为正,三间正房有前后廊子。正房一明两暗,中间一间为中厅,前后有门,可直达后院内宅。这是主人出入前后宅的路。前院西正房后有一小跨院,通过跨院就能进入内院。在前院正房北侧有个门道,从此也可进入跨院。跨院和内院间有一个木板墙做分隔,中间有个垂花门,推开垂花门迎面是个木质小影壁,绕过影壁就进入了四方砖铺地的内宅。

内院没有东房,三间带前廊一明两暗的西方为正房。所有房间均是底下大玻璃窗,上面木质花格大窗户,上貼高丽纸,窗框外有窗纱,天热时可把窗户支起来通风进气。

绕过内院西房北面的过道,就是安置在西房后身跨院的厕所。旱厕形式,定期有掏厕所的来清淘。

小时候院落里特别宽敞利落。虽然当时随着解放后房东将房子交给国家,小院里住进了十户人家,显得有些拥挤。但是十几个年龄大小差不多的孩子总凑到一起,跳皮筋、跳房子、捉迷藏,其乐融融。

我家那时住在后院西房,三间房分为两半,住了两家人。

父亲在我家廊子台阶下,种了一架玫瑰香葡萄,沿着屋檐搭了个大葡萄架,每逢夏日,绿色的葡萄架遮住了酷日的暴晒,傍晚一家老小坐在屋檐下,喝着冰凉的绿豆粥,拍黄瓜、拌茄泥。

吃过晚饭,擦洗过后,几家人,都坐在院子里乘凉。我家的收音机里会传来京剧声声。大人们会聊天,谈家常。孩子们在一旁打扑克、下象棋。如同一家人一样。

每年等到架上的葡萄都变紫了,会支上梯子,把葡萄剪下来,送到院里每一家。让全院邻居都一起分享。

那时的四合院邻居,关系非常好。我家房门的钥匙从来都只放在门口窗台的花盆下。如果来了亲戚,邻居都认得,直接替我们接待了。

那时如果院里那家做了好吃的,稀罕物。那么熟了之后一定会给邻居送上一盘。绝不会关门吃独食。

院子里住着一户回民。但是彼此都没那么多讲究。蒸锅都可以互相串用。做什么肉食也不用避讳。彼此处的非常和谐、温暖。

后来,1969年要挖防空洞备战了,我们的院子刚刚超过标准10厘米,于是被挖了一个死膛的防空洞,拆掉了垂花门和小影壁,起掉了满院的四方砖,美丽的院子破了相。

再后来,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房子不够住了。1976年,唐山地震后各家在院落里搭起了各式棚子,随后演变成厨房、外接房。美丽的院子变成了大杂院。

现在,我很少再回去看那个院子,因为我不忍看到它衰败破落的样子。

据说,现在对城市核心区平房区居民要推行腾退转的政策,要恢复城市核心区内原有院子的旧貌。还能恢复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