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钱谈感情】
俗话说“谈钱伤感情”,又有人调侃“谈感情伤钱”,今天荺丰想说的是——和钱谈感情,很有必要,不仅必要还很迫切!
那么,如何来界定我们和钱的感情?我们和钱到底又有哪些关系呢?概括起来可以说就是三种关系——【赚钱】、【花钱】,还有【存钱】。

【赚钱】——是我们对钱一厢情愿地追求!
说到赚钱,其实就是我们对金钱一厢情愿地追求。为什么呢?因为金钱天性好动、好云游,并没有固定的主人,也并不喜欢有固定的主人,只是我们竭尽全力、费尽心思想要把钱赚到手、迎进门并常留在身边。
说到赚钱,就一定要说赚钱的方式,赚钱的方式通常有四种,即①体力、劳力赚钱,如蓝领工人及一般工薪阶层;②专业知识、技术赚钱,如专业会计师、律师、医师等;③系统赚钱,如连锁店、加盟店以及大财团;④钱赚钱,运用资金赚取获利,各种投资理财方式都可以归入此列,如股票、基金、炒房、P2P等,当然要赚到钱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力和心态的把控,不是做了就一定会赚到钱。

①②种方式都属于人赚钱,其相同点是都属于手停口停型【提水桶】式赚钱方式,需要人的时间、精力去换取金钱,不同的只是方式①的门槛和技术含量都偏低,但是只要人勤快、坚持并且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就能赚到钱,也未必不能赚到大钱,就像前段时间接二连三让人大跌眼镜的诸如《鸡蛋饼大妈月入3万》、《烧饼大叔月入6万连买7套房》之类的报道,虽然说月薪3万6万在当今社会也不算高,但也已是一般靠体力劳力赚钱的工薪阶层望尘莫及的,只是他们赚的都是辛苦钱,月薪3万6万的背后是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起早贪黑。而方式②相对来说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门槛相对较高,不可替代性相对更强,前提是必须提前投入更多,在学习知识与提升技能上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正如前段时间有篇文章所报道的《大学毕业生月薪3000,不及一个农民工》一样,大学毕业收入还不及一个农民工,为什么还要读大学?因为有所期待,期待后续迟来的奖励——通常因为经历和经验的积累让我们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值钱,只是还是需要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去维持,否则也无法逃脱手停口停的宿命。
与此不同的是方式③系统赚钱和④钱赚钱,均属于【接水管】式赚钱方式,共同点在于两点,一是不再依赖人的参与,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而是形成自动自发的系统,让系统持续带来收入。二是都需要借助他力,如系统或者是金钱,正因如此,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积累基础之上,比如金钱的积累(第一桶金),比如系统的建立(最初往往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除非富二代,那也是因为上一代有所积累。
所以,人赚钱的阶段是人和钱的一场拉锯战,因为一厢情愿,所以开始总是很累,但是若能慢慢摸清钱的本性和喜好,好好善待钱、呵护钱,金钱自然慢慢对我们有所依恋和依赖,也很乐意呼朋唤友来我们身边,并在此驻足,在金钱有所积累的情况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累到第一桶金,就应该有意识地去转换赚钱方式——建立自己的赚钱管道和系统,如方式③系统赚钱和④钱赚钱,去加速积累自己的财富。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如果没有找到在我们睡觉时还在为我们赚钱的工具,那么我们就得工作到死。”
那么,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愉快地花钱,享受花钱带来的轻松惬意和开怀大笑,享受花钱对生活品质的改善和提升,享受花钱来为我们的梦想买单……唯有如此,金钱的价值才能获得体现。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金钱确实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甚至实现我们的梦想!
所以,花钱是愉悦的!花钱的过程也正如我们和金钱两情相悦、如胶似漆的热恋期!
【花钱】——两情相悦地彼此愉悦!
细想,我们通常所花的钱,大体可以分为三块,分别为【必要支出】、【弹性支出】和【消费泡沫】。对于如何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如何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如何花钱也是大有文章的,甚至比如何赚钱具有更大的影响,消费结构的合理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指数,而不完全只是赚得不够多的问题,正如前段时间有文章报道的《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年薪三五十万,焦虑是中产阶级的阶层标签》,影响中产阶层幸福指数的往往不是赚得不够多,而是消费结构的不合理!那么,如何消费才算得上是合理的?
首先是【必要支出】,既然是必要支出,当然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我们的子女教育费用,以及我们未来中长期的生活费,特别是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后的生活费),都是绝对不能省的,一旦要省掉这块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所以必要支出是一定必须确定要准备的,而且越早准备好就越安心越少焦虑,如果准备不足就会让我们缺失安全感。
其次是【弹性支出】,所谓弹性支出,顾名思义就是有些弹性,不是非花不可的那部分支出,有得花会增加我们的愉悦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没得花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基本生活,那么弹性支出包括哪些呢?比如旅游支出、比如为梦想买单的费用、比如购买我们喜欢的奢侈品……等等,都可以算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弹性支出。
最后就是【消费泡沫】,既然是泡沫,就说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部分,这部分的开销不会给我们带来价值,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甚至在花费之后还会给我们带来隐隐的懊恼和自责,所以一定要坚决杜绝。
那么,如何通过正确地花钱,即合理消费来最大程度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呢?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调整,首先是消费顺序,其次是消费比例。消费顺序包括两方面,一是消费和存款的顺序,即是先存后花还是先花后存的顺序,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先存后花,后面存钱环节会详细讲到。再是消费内部三种消费的顺序——即【必要支出】、【弹性支出】和【消费泡沫】。对于必要支出当然不能省,首先要满足,不仅不能省,还要尽可能地提早准备,比如子女教育金、我们的退休金,如果能够提早准备,将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焦虑感,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更有信心地应对未来,也更容易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弹性支出】则可以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延迟满足从心理上可以提升对品质生活对享受体验的期待感,从而增加幸福感,而从财务规划的角度,延迟满足并且通过相应的机制和工具可以让我们计划用于弹性支出的费用经过时间和复利的共同作用变得更多、长得更大,未来在享受弹性支出时可以尽情享受,只要把钱放对地方,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到只花利息,不动本金,可以更加安心地享受,更有幸福感。难怪犹太人在子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内容就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延迟享受,我们的人生将会发生非常神奇的变化!
说完赚钱和花钱,就不得不说存钱,如果说赚钱是我们对金钱一厢情愿地追逐,是辛苦的;花钱是两情相悦的热恋期,是享受的;那么存钱就是一场又爱又恨却又难分难舍的苦恋!
【存钱】——那真是一场又爱又恨的苦恋!
既然存钱那么苦将,我们为什么要存钱?当然不会是为了存钱而存钱,而是因为未来要花钱才要存钱,未来要花的钱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得到未来一定是要花的,就如同前面所讲的【必要支出】——比如子女教育金、我们的退休金,还有一种则是未来可能要花的,但是也有可能花不到的,比如一些急用金,如自己或家人生病意外之类产生的额外费用,一旦发生就是全部100%的概率,如果没有发生就不会有支出。对于一定会发生的必要支出,我们就一定要存!对于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的费用,我们就通过相应的概率性工具运用杠杆的原理去存,发生就会立马有,不发生就当存钱——这也是找到合适的支点,能够做到相对更轻松更省力的存钱方式。
当然,存钱之所以苦,是因为存钱会压缩我们当下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存钱会是件又爱又恨却又不得不做的事。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存钱不那么痛苦呢?就是把存钱的动作提前,在每拿到一笔收入、手头比较宽裕的时候,就严格按照【收入-存款=支出(必要支出+弹性指出)】模式去做,即每拿到一笔收入的时候就取出一部分,比如1/3、1/4或1/5进行强制储蓄,先把钱存下来,并慢慢让这种自律成为习惯,有规律的自律,开始总是有点难,但是慢慢习惯,慢慢看着财富的积累和增长,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安心感和自豪感,让我们渐渐爱上存钱这件事,因为唯有存到第一桶金,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财务规划的合理步骤,慢慢实现财务自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仅【必要支出】没有问题,还可以有更多的【弹性支出】积累,让我们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至于消费泡沫,就让它见鬼去吧!就
上帝造人,一定不会让人苦一辈子,只会让人苦一阵子。如果有人苦了一辈子,那一定是因为他不甘心苦一阵子,结果苦了一辈子!
学会和金钱谈恋爱,金钱就会越来越喜欢我们,伴着我们,愉悦前行!
不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