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也需要小小的仪式感
特别喜欢李叔同写的《送别》,经过孩子们的口中传唱,每每听起,总能让人心旌摇曳,忆首当年。
无论是送别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都会非常珍惜这种仪式感的相送。
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离家去工作,母亲总会陪我走一段路,不让她送吧,想让她多休息,她不听,坚持着说,正好可以散散步,无法婉拒,这时母亲就会丢下正在洗刷的碗筷,麻利的穿着鞋子,抢过我手中大包的行李,送我去公交站台,然后这一路就是和母亲互相争抢着的行李,因刚毕业在镇上工作,一两周回次家,每次返校,母亲必会执意相送。争抢中母亲总是当仁不让,拗不过,只能在旁边默默的跟着,几年前母亲的脊背很是硬朗,走路迈着碎步,快速而稳健,有好几次你都跟不上她的步伐,每走一段,你发现你被她落下很远,就会一路小跑追上去,继续和母亲絮叨着家常(工作生活和感情)到了站点,母亲比我还着急的看着一路呼啸而过的公交车,帮我挥手、叫停。帮我把行李直接拽上去,放安稳后,再下车,停在原地,跟你挥手道别。那时,在车内的我,往往不肯安坐,直直的站着,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那个在后视玻璃镜下一点点消失的影子……直到一点点的消失到完全看不见了,你才肯拽着行李找到座位坐下来,而坐下后那种内心的温暖、喜悦、不舍、留恋复杂的交织着浓浓的糊在你的心间,无法散去。每次的相送,都能感受到母亲的唠叨下的温暖,比如,出门前,总会给你洗几个水果叮嘱你在车上记得吃,又怕你饿着,会提前和你煮好鸡蛋带着,并不断的往你包里塞些核桃等,而每次塞,我都拒绝,但每次出门,母亲却总不厌其烦,这也许就是天底下所有的母亲给予孩子最朴实的爱吧。
关于爱情,那是要回到青涩的大学时光了,那时候的异地恋是十分普遍的,而每一次坐着火车来回的折腾确是甘之如饴,就像最近很火的这部剧《忽而今夏》中,男女主角异地恋在火车站的每次相送了吧,后来的每次见面,都习惯进入站台后,边走边回望,那个还在原地冲你挥手的他,直至消失在你的视线里,然后约定好要互相迅速拨通对方的号码,告诉他,不要离开,可以站在那里,还能在哪个位置可以看到我们这列火车始出的方向等等絮絮叨叨到火车真正走了,他要离开站台了,才肯安静的挂掉电话。后来毕业后的每一次相送,都被约定成俗的,直到对方完全消失在你的视线里,我们才能真正说再见!(边打电话边挥手送别)我很怀念曾经一起在很冷的冬天一起等公交的日子,也很怀念在夏天与同学同事出门旅游,不能同行,却在每次出发的前一刻细心帮你打点好一切,跟你挥手告别的日子。那是曾经用力去爱去珍惜的一段光阴。
对待友情,有一个认识多年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我和她的每次见面都会被她絮絮叨叨的叮嘱所感动,一个城市,周末经常会出来见面,各自回家,送你上了车,会不断的提醒,小心点、注意安全类似的叮嘱,回家记得给我回个消息等。有时候是她比我先到家,手机里就会蹦出她报平安的消息在闪烁着,有时候我比她先到,也会第一时间给她回,记得有次我回消息晚了,洗漱完毕后想起来再回,她的消息立马蹦了很多条过来,你到了吗?预测到你家应该十五分钟左右,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刚刚怎么了?等字样,一一的蹦出来,那一刻,你看到一连串的发问,你的心是暖的,因为那一刻有一位与你毫无血缘关系的姑娘在牵挂着你。
趁光阴正好,给因忙碌、因孤独、因社会节奏的压力而长期闭塞的、封存的情感注入进你的血液里吧,放下手机、离开电脑、拒绝无效的社交与酒局、停掉你正在上瘾的游戏……用心关注身边的人,让细腻柔软的触觉、听觉、知觉都能打开自由呼吸的频道~让它融入进我们的生活里,让我们一起感受情感的可贵、可爱、温暖与善良。
写下这些,不为别的,只为纪念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依然还能坚持着保存这份细腻的温暖与关怀的人,用真情去温暖光阴,用爱来丈量脚下的土地,把每一次细碎的生活片段过得丰盈而喜悦,让它们具有小小的仪式感,拥有一个专属的定义!趁你健康,趁你身体力行,好好的珍惜当下身边每一个亲人、爱人和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