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长励志国学与传统文化

“孝”对人生之“色不难”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所谓珈人
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前几天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看到孔子回答他的弟子:  “你们不要简单的认为给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拿点好吃的给他们就是孝。而孝敬父母最难的是什么呢?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生活中,如果你对父母流露出责怪和不耐烦,虽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定义为不孝,至少从修养和态度上来讲,这种孝是不到位的。

保持足够耐心

一、孝之反思

说起孝,很多人常把它挂在嘴边,但从没有想过什么是孝,何时行孝,如何去做?

比如我,青年时就没有领悟这几个问题。在父母的羽翼下,享受着他们的爱,时而任性、时而叛逆,尤其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总想冲破父母为我规避了无数风险的防护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空……

高二那年,我一度把父母的爱视为羁绊,因为其他同学都是自理生活、学习、社交,而我从衣食住行全由家人料理,出去和同学见面社交,很多时候都是我哥送我到目的地,并一直在车上等着我……我明白父母是希望我生活无忧,快乐成长,却给了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于是,我哭着“罢学”了,还“要挟”父母,必须把我送到贫困地区的学校学习,住地铺,吃吃苦,给我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可父母哪舍得故意让我去受苦,苦口婆心地给我讲道理,于是我的无理取闹没有成功。如今想想,我当时真是“不孝”,不能够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还嫌东嫌西,赌气给二老制造麻烦。只知道自己不顺心了,向他们哭诉求安慰,何曾想过 “报喜不报忧”也是一种孝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为只要我不惹父母生气,接纳父母爱我的方式,学业有成,为他们争光,就是孝。直到大一那年,目睹了二老几乎每月来北京看我,一位好友对我说:“你目前在外求学,远离父母,要常打电话给伯伯和阿姨问候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不让他们操心,这才是孝。放假回家时,给父母、家人带些礼物,他们一定很开心。”

那一刻,我如梦初醒,原来我一直都不太会用爱的语言或行动去表达孝心……初中时用零花钱给老爸买过一把刮胡刀作为生日礼物,因为害羞,不敢表达,没给他,结果放生锈了。每次放假回家,为了减轻自己不劳而获的内疚感,我主动承担起家庭保洁的任务,望着自己打扫后窗明几净的家,听到父母认可的语言,我也挺满足的。

同时,我更体会到亲情中的换位思考是多么重要——只有我内心真正独立、成熟了,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时,父母才会心安地对我放手。

有一种爱叫放手

二、孝之感恩

从孩童到成年,从单纯到成熟,我为有一对这样好脾气和有耐心的父母而感到幸福——

“什么时候放假,让你哥去接你吧,你一个人  回来不放心!”
“这个太重了,还是我来吧!”
“现在是学习阶段,一切要以学业为重,其他  的事儿你就别操心啦!”
“出门在外,注意安全!”……

这都是从小到大父母常对我说的话,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体会呢?如果有一天,当给你温暖、教你成长的至亲,因为生病再也不能给你关怀与照顾了,还可能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身为子女的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愿意像当初他们嘱咐你一样,一字一句、温声细语,给予他们爱心和希望呢?

你的回答,肯定是:“我能!”

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每次回家陪父母时,从不恶言顶撞,以温和的语言和他们说话,逢年过节主动打电话问候,关心他们的健康。还有一种“孝”我认为很重要,古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家中兄弟姐妹多的,要互相恭敬,和睦相处,这样父母看在眼里,也会很高兴。

因此,好好感恩我们的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吧。

百善孝为先

三、孝之实践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当父母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或生病时,子女照顾父母是应该的,但时间长了,就不能始终如一的行孝了,是这样吗?

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离开父母的荫护,早已独立成熟的你要面对职场的竞争压力,有处理不完的小家琐事,更要及时对父母嘘寒问暖,短时间内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时间久了,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你也会在身心疲惫时产生不良情绪,脾气有时也是说爆发就爆发,难免带着情绪和父母说话,容易造成老人误会。但并不绝对意味着你“不孝”,因为“孝在于心,不在于秀”。反之,如果真的遇到了《都挺好》电视剧里塑造的苏大强那类人,故意作,折磨子女们的父母,那么适当的有点情绪也是情有可原的。

同时,我也意识到: 任何时候听到老人抱怨,或者有人议论谁家子女做得不够孝时,要善于三思而后行,最好别给人讲大道理。因为你并不了解他人家的实际情况,怎么能妄下论断、轻易评价人呢?

当然,作为子女能够时刻要求自己“色不难”,呵护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已经走在了践行“孝心”的路上。

四、孝之境界

常听圣贤说,孝敬父母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孝敬父母之身。(衣食住行)
第二层境界,孝敬父母之心。(安心、谈心、陪伴)
第三层境界,孝敬父母之愿。(心愿、夙愿)
第四层境界,孝敬父母之慧。(教父母与时俱进)

那么,从此刻起:

1.想想父母在我们生病的时候,那种忧愁而又淡定的样子,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心态去关心父母吗?
2.想想自己在婴儿期,儿童期,未成年期,以及成年期,父母都付出了哪些?
3.想想你在生活中过得不如意时,父母晚上辗转反侧,盼着如何能让你每天开心快乐?
4.要有是非观,不要让父母担心自己会学坏。
5.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做“啃老族”。
6.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生活困难,吃不起饭,住不起房子,让老人心安是我们责任。
7.耐心教父母学会微信,常和父母视频问候。

希望每个人永远没有机会去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以父母对你那种甘愿付出的心态,回报父母,及时行孝。。

2019.5.21  伽人手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