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金戈——第四章 骑兵的兴起(3)
第四章 骑兵的兴起(3)
骑兵为战车当保镖,算是让骑兵得以与战车共存了,接下来在实战中人们又发现了骑兵其它优异的军事属性,骑兵不仅能够为战车提供战场援护的能力,自身还可以通过战马进行快速的穿插、迂回,这种属性让战争产生了新的变化。
B.天生奇兵:
骑兵在战场上另一个突出的军事属性就是灵活、机动性强了!轻装步兵有灵活性,但没有机动性,战车有机动性,但不灵活!所以骑兵天生就是兵法中出奇制胜的那只奇兵——偏师。
在讲骑兵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之前,豆浆要把三个概念讲清楚了(弓箭、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金技术、先秦时代第三次筑城高潮),以此来彰显为什么骑兵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文章肯定会很长,但是这三个概念讲清楚了,读者自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骑兵一下子在战国时期井喷式发展起来!
插曲1——关于弓箭的诸多知识点:
1963年,在年代约为距今2.8万年的山西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一件用燧石打制而成的细小石石镞,长度仅为2.8厘米;1973年-1974年又在山西沁水下川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又发现10余件打制石镞,长度为3-4厘米,年代为距今2.4——1.6万年。
这些都表明在距今2——3万年期间,中国境内的先民已经使用了弓箭,欧洲使用弓箭的可靠证据是在德国汉堡附近的斯泰莫尔发现的末端有卡弦凹口的木质残箭杆,年代约为9000年。
为什么现在迟迟没有宣称中国是最早应用弓箭的,因为我们发现的这些石镞,目前还无法证明是应用于弓箭,还是应用于其它投掷类武器。再直白一些,我们说自己最早应用弓箭这码事自己都知道有些不严谨的,所以打枪的不要,悄悄地干活!
我们说自己最早应用弓箭这码事自己都知道有些不严谨的 ,这些石镞是不是应用于弓,还是其它投掷类武器,这个真不好说的!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弓箭之于人类悠久的历史。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器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了解完弓箭的起源,咱们跳脱一些,节约时间直接进入东周时期弓箭相关的话题。弓箭是非常有利于在马匹上作战的,而弩则适合步兵作战,所以讲骑兵就离不开弓箭,因为骑兵使用它作战,讲骑兵的战例就要把步兵是否有弩方阵,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因为弩是步兵用来克制骑兵的法宝!
中国人也许不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复合弓的民族,但却最先对复合弓技术进行了总结。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考工记》,完整了记录了当时复合弓与羽箭的制造技术,是现存世界上关于复合弓技术最早的一份总结性文献。
扫盲贴:
单体弓,指弓臂结构为单一资料的弓,比方英国长弓,尼泊尔竹弓。单体弓的优势在于制造本钱低,制造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可是这种弓的缺陷在于机械效率底下,弓体太小则威力缺乏,弓体太大拉力太高难以控制。
单体弓加强弓,又称合成弓、叠片弓,指用相同或相近的几层材料叠合,或以数段拼接而成的弓,通常已使用了胶。
复合弓指的是弓臂结构为动物筋角、动物胶复合而成,在我国,复合弓一般叫角弓。复合弓的优势在于机械效率高,相同拉力下比单体弓细巧许多,且复合弓多为反曲弓,并且复合弓弓体振动小所以射箭很安稳。可是缺陷在于制造本钱高,制造周期长,环境适应性差,潮热天气容易开胶损坏。
以上三种分类方法起源于1877年英国人皮特-里费斯,现在弓箭史研究者普遍采纳这种分类方法。
《考工记*弓人》篇,是这样讲述东周时期制弓理念的:“材美、工巧、为之时”
“材美”:即制作弓的六种材料要优良,弓之六材分别是:干、角、筋、胶、丝、漆。
干,指构成弓臂主骨的木材或竹材,以柘木为一等材料,檍木为二等材料,□桑木(有个古字实在是打不出来以方框代替)是三等材料,橘木四等材料,木瓜(肯定不是我们现在吃的木瓜)五等材料,荆木六等材料,竹是七等材料。
角,即动物之角,普遍用牛角、水牛角(所以才叫角弓、牛角弓),北方用羊角。
筋,即动物的肌腱,普遍用牛筋,也有用麋鹿筋的。
胶,即由动物的皮、肌腱、或鱼膘熬炼而成的胶状物,其中最优为鱼胶,其它胶材还有牛胶、鹿胶、马胶、鼠胶、犀胶,经过大量实践后,人们发现鱼胶制弓效果最佳,于是胶只用鱼胶,其次用牛胶,其它胶类则很少使用(主要原因在于鱼胶易得,原材料丰富)
丝,蚕丝,中国先祖将蚕丝应用于制弓技术里的,算是一种创举了,蚕丝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物产加入弓中,注定了中国的复合弓与其它文明下的复合弓是迥异的!(没办法,谁让你们不会养蚕呢!)
漆,即生漆,在制作战车时也是需要漆工的,将弓体凃漆,能够有效延长工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潮、防磨损,弓外观又美观得很。
生漆,古代北方是没有漆这个原材料的!材料弄齐,就要开始“工巧”了。影响后世战争形态,牛逼哄哄的复合弓,制作工艺岂能敷衍了事!工巧与为之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冬析干,冬天剖析干材,制备构成弓臂的主骨毛坯件,原理很实用,要在冬天趁木材干燥坚实时制作弓骨,这样的弓骨最耐用。
春液角,春天处置角,牛角需要削治成不同形状的角片,最后是要贴敷在弓骨上,以使弓骨在角片的作用下作用力更强,但是不是在春天贴敷!
夏治筋,夏天处置动物的筋,处置筋的方法经过考证,是将生筋予以晒干或风干,然后喷水湿润,以木槌椎打,直到打至撕开如麻状的纤维。
秋合三材,即在秋天,将干主弓骨,削切好的角片,椎打好的筋条,合在一起。为什么要在秋天进行合体,因为秋高气爽,物料干燥而又不失韧性,非常适合于制作。如果在冬天物件太“脆”极易损坏材料,春夏潮气又重,不利于胶的稳定性。合三材大体分三步,一是将弓体叠接,复合弓的弓体多是由几段弓骨构成的,需要火烤揉弯用胶粘合;二是贴角,先将角用火烤,然后贴胶粘合在弓骨内侧上,粘合时需要用绳子牢牢扎紧,胶干后才松绳;三是铺筋,将筋浸胶,粘合在弓体的外侧。合三材对胶非常依赖,恰巧鱼胶原材料丰富制作简易,粘合效果又好。
寒奠体,合三材完成后,还是在物料最干燥的冬季,对弓进行修正,纠正偏歪,端正弓身。一般用火烤和模具配合完成这个工序。
冬析氵爵(三点水加爵,实在打不出来),冬天待漆干透后,在漆面上予以绘画、装饰漆面,算不算最早的“”美颜“”!长城以北不产漆,游牧民族的弓也没有漆饰,古人管这种没有漆饰的弓,叫素弧,最早的“”素颜“”!
春被弦,开春之后,装上弓弦,前面提到的丝,就主要用于弓弦的制作,弓弦里加入蚕丝这种材质后,防潮,拉伸性更好,弓箭射程更远。
整个制作复合弓的流程下来,最短要三年!但是并不是三年只做一张弓,那效率太低了!中国古人早已经将流水作业应用于弓的制作中,每次弓人制作弓,都是一个大批次的来制作,然后各有分工,流水加工,三年之后是整个批次的弓都制作完成了!
从此开始,在随后近二千年时间里,中国复合弓的制作流程大体上一直遵循这个制作程序的,没有根本上的变化,中国复合弓从制作工艺上来看,是严格控制湿度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干燥!而其它文明下的弓箭制作技术则不然,例如,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弓,在液角、奠体这两个环节是不忌讳潮湿环境的,在液角时更是将角片整体浸入液体中予以浸泡。
考古发现东周时期的弓:
1951年在湖南长沙五里牌战国楚墓中出土一件弓,全长140厘米,最宽处4.5厘米,厚5厘米,弦长80厘米;还有1953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楚文物展览中曾展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一件藏品,弓臂残余半截长84.9厘米,弦长70厘米;另外在1971、1978年曾先后湖南、湖北出土两批战国时期木质加强弓,这些弓一般弓臂长112—130厘米,宽2.5—3厘米,弦长不明。
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外加文献记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在战国时期的古人的制弓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能够大批量制造构造较为简单的加强弓,复杂精良的复合弓制作周期长,批量生产很难满足骑兵大规模装备的要求。弓力稍弱,但是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的加强弓,显然可以轻松装备骑兵部队!
弓箭射法:
弓箭射法有很多种,但是依据手指勾弦时的手法区分为若干种,其中最重要的就两种,一种是地中海式射法,一种是蒙古式射法(又叫中国射法)。地中海式射法是以食指和中指拉弦,而蒙古式射法是用拇指与食指拉弦,使用地中海射法需要戴护指,使用蒙古式射法需要戴扳指,现存最早的扳指出土于殷墟妇好墓,从而证明中国早在商代晚期便已经运用蒙古式射法。
蒙古式射法弓箭射程:
依据一些学者的测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复合弓有效杀伤范围在140—190米左右。英格兰长弓为单体弓,经过复原与大量测试,最大杀伤射程200米,极个别特别优秀的射手能够将杀伤射程提高到230米!韩国现代弓道的射击距离为145米与中国古代的百步标准基本吻合(中国古代的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走一步),弓道九段标准是四十五箭中靶三十九箭以上,可见古代百步之外射杀敌人的记载,是可信的!但是中国古代在箭枝制作上,肯定无法与现代弓箭箭枝相比,所以有效杀伤距离最多200米,想要超过200米,既需要弓的精良也需要羽箭的适合。
有效杀伤与射程是两码事,射程可以射到的最远距离是没有任何杀伤力的!而弓箭是要靠有效杀伤力来进行杀敌的!
弓箭对于战国时期的骑兵是一种战略性武器:
关于弓箭的知识点讲完,我们就会发现,当骑兵拿着这种批量生产的有效杀伤力在100—130米的弓时,快速奔袭到敌军左右两翼,对敌军进行袭扰,敌军只有单方面受虐的份!想要反击,除了派骑兵进行驱逐外,步兵追不上骑兵,步兵拿着武器跑100米,最快也需要15秒吧,你不能每个步兵都是博尔特,百米都能进10秒的!15秒都算非常优秀的啦!而15秒,足够弓箭连续射击3次,5秒一次!一位成熟的射手在15秒之内,在保证命中率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射出5箭,(上网随便搜搜现代人运用复原的古弓射箭的视频,高手有的是,绝对颠覆你的三观!)步兵要顶着致命的羽箭至少3次袭击,然后才能到达骑兵射箭的位置!骑兵只需要驾驶战马挪动出几步,步兵就又要从新迎接羽箭!再没有新援兵的基础上,负责追击的步兵只有挨射的份,没有任何招架之力的!这就是弓箭持握在骑兵手中的可怕之处!
车兵到是可以利用战车上的围挡对羽箭进行防御,但是战马一旦中箭,后果不堪设想。在面对骑兵弓箭攻击时,车兵比步兵还要脆弱!因为战马目标太大!战车相对于骑兵又太笨重,固然在战车全力冲刺时,战车的速度可能并不慢于骑兵,但是骑兵只要一个转弯就能甩掉战车,所以战车遇见骑兵还是被虐的份!比步兵还不堪!
《 最终兵器弓 》,当科普弓箭知识看,很适合!这么好的事情,既能虐步兵,又能虐车兵,没有哪个指挥官会放弃这个机会,肯定要让自己的骑兵使劲去袭扰对方!而为了克制这种近乎BUG的战术,敌军只能有样学样,也培育自己的骑兵,防止自己的两翼被骑兵骚扰。(为什么要骚扰两翼?因为两翼力量薄弱,击溃两翼任意一支,就可以从后面绕到敌军主力的后背,在战略上是致胜的!两翼一旦被破,主力不进行撤退等待主力的就是被围的下场!)
这也就变相提升了骑兵的使用率、出场时间,骑兵想不兴起都难得很!
(关于弩,其实也还有很多资料,但是前面已经说了,弩的主要使用者是步兵,咱们讲骑兵,就先把弓讲明白再说,关于弩的一些相关资料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在某个涉关的领域也加个插曲进来!各位看官,如果觉得不错,一定要关注:豆浆骑兵啊!带你领略原汁原味地骑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