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在作者开"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这十年"微课前几分钟,我把书的内容写好思维导图。书都十年了,我才刚刚看完这本书,其实并不是现在才知道这本书的,上学期的时候本来要看这本书的,但是豆瓣上有好些评论说鸡汤,成功学什么的,我就放弃了。后来关注了他的新生大学,他又在罗辑思维上开了专栏,我想在得到上开专栏的人总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最近知道他要开"把时间当作朋友这十年"的微课,便索性在图书馆借了书。
作者一开篇就提到很多人对时间恐慌可能是因为"勤奋又懒惰",这让我自己挺多时候也是如此,特别是复习背书,整天刷题却不知所以然,题目一有变化就懵逼。这就是不愿去思考背后原理的我背了很多书却依旧没好成绩的很大的原因。还有想到初中高中都遇到过那些看上去很勤奋但是其实思维很懒惰的同学,他们成绩并不好,我当初很疑惑,一次去借一个字写得超级棒的女生的笔记,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有句话理解不了去问她,她说她也不知道,老师这样说她就这样记,我惊讶地问:"那你为什么不去问老师",她说不敢去问,所以积少成多,越来越不会了。可是很努力地记了那么多不懂的内容似乎并没有什么帮助。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到为了不去思考而用拼命地努力来告诉自己"我已经很努力了,失败了不能怪我"。我大一的时候,老爸总念叨不能松懈,我便下课就去图书馆,装作很努力的样子,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但觉得在图书馆玩手机比在宿舍玩安心,还可以恬不知耻地跟老爸说我天天待图书馆。可结果怎样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像极那个小时候笑话的掩耳盗铃之人。
我们是我们大脑的主人,我们要学会去控制它,而不是任由它控制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吃东西这件事,从小似乎就不太能管得住嘴,在闺蜜吃了没多少就说撑了的时候,我毫不客气的把她的零食拿过来分分钟解决掉,更可恶的是我还老是蹭我妹的零食,虽然高中每次回家都美其名曰说给她带吃的,但似乎我吃了一半还不止。就是吃东西吃到撑还是停不下,家人每次都笑话我,可这嘴它寂寞呀,看电影聊天出去玩的时候不吃东西感觉不对,哦,其实时间地点根本不能限制我这个上课也吃东西的人。大学了依然如此,大二选修课昆曲徐老师跟我聊天的时候谈到这个话题时,她说要控制自己吃东西的量,足够就好,虽然她不信教,但她相信每个人一生可以消耗的是一定量的,现在吃的多,以后就吃不了了。当时想象力丰富的我立即想到我现在吃的多,活得不长可怎么办?不行,惜命的我从此不放零食在宿舍,抽屉里只放水果。虽然比之前暴饮暴食好多了,可依然抵挡不了我每餐吃到十二分饱才罢休的嘴巴。到后来看到一篇写自控的文章,知道我吃那么多根本不是对自己好的体现,知道对自己好是合理饮食让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我开始慢慢的调整,这几天感觉不错,会继续下去,变成习惯。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往往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仔细想想当初为什么不想学医,的确是因为要背的太多,学的太杂,不过现在觉得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谋生的兴趣爱好,先干好这行再说,而且记得曾经出去玩碰到的姐姐跟我说学医跟很多专业不同,没有老师带,没有临床实操根本不行,趁现在有机会了解了解人体也是很好的。
管理自己与时间合拍,时间是不停地走,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就很重要。我个人已经养成每天做计划的习惯,要注意的事,一定要留有空间,给自己休息,也给突发事件时间,有突发事件也不要着急,分清轻重缓急,调整自己的计划就好。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守时,我是一个不是特别守时的人,所以”在在调整,给自己计划留有空间就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不停的去帮助别人。学的最好方式就是教,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自己又理解了一遍,何乐不为?写作就是特别好的方式。
总结一下:
避免"既勤奋又懒惰"。在实践的基础上多思考总结再调整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做大脑的主人。在大脑出现第一反应时,别急着下判断,先理性分析一下这样做的结果会是怎样?这样做是不是更好地解决方案?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把要做的事认真做,做到最好。
管理自己与时间合拍。积累需要时间,认真做,做最好需要时间。合理安排,有轻重缓急之分。
守时。一个守时的人让人觉得更可靠些。
帮助别人。在社会里生活,帮别人,别人才会帮你,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It takes time.与时间做朋友,认真享受其中。祝你我都能做时间的朋友,不急不缓就这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