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中感悟大师
看了《怀李叔同先生》,脑里跳出这一问题:当时的李叔同先生,可曾想到,几十年之后,自己的一些经意的小事还让人受到影响得到启迪?
而我就是得到启迪并受之影响的一个。这是李叔同大师教育学生的事:音乐课上,一学生不唱歌而看别的书,也有一学生上课时吐痰在地板上,李先生虽然看见,但不立刻责备。
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再出去。”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可以出去了”。出来的人“脸上都发红”。
又有一次,最后出教室的人把门拉得太重而发出很大的声音。之后李叔同先生走出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回来,进入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然后对此人一鞠躬,送他出门,他自己再轻轻地把门关上。
这样的情景是多么的熟悉啊!就在前些天我的课上,大家正在专心地做题。一学生埋头在玩弄播放器,我当场批评了他几句,并要他把它播放器交上来,他不给。
我软硬兼施地说:“你放心,你的播放器会毫发不损的,我也不会收取保管费。但你违反了纪律还想逃避,老师与同学都不会原谅你!”费了一番口舌功夫,他才不情愿地交了出来,还嘟呶着一副口服心不服的样子。
当时,我没有怎样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直至看了李叔同先生的这些事。我为自己的做法而感到无地自容,我反问自己:作为教师,我考虑学生的感受了吗?我尊重学生了吗?
心理学上有个同理心,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假若我是这个学生,会希望教师如何处理这件事?虽然自己违反了纪律,有错在先,但老师不尊重人而当众批评,定会令自己不满和反感的。
惭愧之余,也深深理解了作者的这句话:“在别的学校,这三门(指英文、国语和算术)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缘故。”
那段时间发生的另一件事也让我深受感触。一女生在课堂上睡觉,前一天她就是在上课扒在课桌上被我喊醒的,我还清楚地记起当时她脸上那种不满的神情。
现在看来,她不把那天的事放在心上,也没有引起她的感触。我有点恼火,有马上让她站起来的冲动,但想到李叔同大师在音乐课上尊重学生的事,这正好是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于是就告诫自己:不要当众叫她,让她睡一会又何妨?况且大家也是在做习题,课后她还是可以补上来的。
下课后,我悄悄叫上她,私下里问她在课堂上睡觉的事,她带着歉意地说近段心情不好晚上睡不好,说以后不会这样的了。看得出,她对我是心怀感激的。我再次感悟,急于改正错误而伤害自尊心是得不偿失的。
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高尚的人格与对学生的尊重。感悟大师,我在行动中体验着收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