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读有悟一 ——快乐的秘密
自己用如何的面目去面对这个世界?从小所生的环境未必便能将我们方方便便都教育的玲珑剔透,去游刃有余的去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读经让我知道,原来了解自己,便了解了这个世界一多半的秘密。
一
《大学》讲:人知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人能了解自己,如同能看到自己的脏腑一样透彻,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在于能切实的了解自己,就能针对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当把自己内在的问题解决以后,困扰于自己的烦恼也就能迎刃而解。因为人一切的行为都是心在作怪,心正了,行为也就正了!
人一生要面对的烦恼为何会那样多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习惯于向外求,把自己的快乐、幸福、荣辱都维系在他人的身上。而不明白自己才是自我的主人,甘愿做情绪和欲望的奴隶,被情绪所驱使,被欲望所引诱,最后还要将自己痛苦的原因归咎于他人身上。
你看青青的树荫广大,便自然会有人来乘凉,香气馥郁的鲜花开了也自然会有人来闻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秉顺自然而生,而所有强迫的结果不过是催生事物走向畸形。
积善之家自然会有余庆,积不善之家自然会有余殃。一切都与己心息息相关,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也同样生生不息,代代流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原因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何不静心守意,端正自己的心念,愉快度过每一天呢?
二
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变化,让自己内在的心灵随着时间的更替上越来越通达明理,把生活赋予的种种烦恼和尘埃都清扫干净,让自己的心灵时时保持在一个轻快明亮的状态。
当自己的心灵能时时处在这种纯净的状态时,便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与事,进入一种和谐和睦的状态。
所以修行就是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进而修正周围生活的环境。一人修行,造福一家。
心常常迷惑颠倒的原因是凡事都是从自我出发,一个人越是把自我考虑的太多,烦恼就会越多。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对自己有看法而生烦恼,或者是因为自己看不惯别人而生烦恼。有时候会因为某些东西一时得不到而生烦恼,有时候又会因为得到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心意而生烦恼……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从这些烦恼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说猜忌、嫉妒、贪求、苛求等等,那么烦恼就变成了一种领悟。如果我们能当下反思,当下改变。那么烦恼就转变成了人生的财富!
三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你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呢?
《周易》否卦说,君子努力修习德行,才能防患于未然。
人倒霉了,运气不好了,却要靠积德行善来改变命运,这是什么道理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愿意为爱你的人去努力呢?还是愿意为一个每天打骂你的人去努力?
你努力用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是不是总有一天某些受过你恩惠的人也会在至暗时刻对你伸出援手!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未发达之前,下雨路上都会主动为没有雨伞的人撑伞。他自己还有发愁有没有隔夜粮的情况下,甘冒风险资助仕途未卜的王有龄。为人仗义如此,焉能不收获巨大的回报?
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爱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这个爱从哪里来的?必然是你曾经真诚恳切付出来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如果今天你还没有得到爱,想一想自己付出的是爱还是等价交换的利益?
四
曾国藩说,想让别人为你做事,唯有情与利。
历史上有个人深刻的阐释了这句话的意义,据说修道士列子跟着他的师父壶子学习三年后,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收获,出于愧疚,决定回家反省。
回去以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太太操持家务,并且整整三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三年不说话的列子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变了整个邻里乡党的风气,美名传遍天下。
列子身上有没有情与利呢?当他可以不用语言,只用行动就可以影响周围无数人的时候,这是不是彰显了最大化的情与利呢?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后裔已经从两千多年前传到了现在,孔子的嫡系子孙到现在都为人所敬仰。这难道不是孔子自己的言行举止能为万世师表的原因?而他的子孙也被这种昂扬的精神所激励,生生世世不会衰落!
人活着就脱不开情与利,做一个令人佩服的人,令人尊敬的人很难,但是正因为难,所以才蕴含着巨大的情与利。
其实生命很像烛火,烛火越大,照亮的生命越多。但是这里面最受益的人是谁呢?谁离你最近谁最受益,那最近的莫过于你的孩子了!
现在为何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那么多,是因为孩子缺一个能够照亮他心里烛火的人。孩子目之所及皆是成人世界的满目疮痍,那么如何能安心愉悦的去拥抱未来的世界?
身为父母,给自己内心留一点净土,方能为孩子创造一点健康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