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一枚几多情
2020-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沿海拾贝
著名诗人,学者林庚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说“木叶“》实在令人叹服。他引经据典,深入剖析“木”和“树”的区别,并据此解释了为什么古典诗歌中诗人们爱用“木叶”“落木”而极少见到“树叶”一词。“叶”和“树”也经常见,就是没有“树叶”共用的经典名句留存千古。
在文章中,他分析了“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有深秋季节的枯黄,干燥之感,是窸窣飘零透着微黄的叶子。显然,“木叶”通常是行将死亡或者已经死去了的飘落的叶子,暗示着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异乡人的思念等等情愫。
瞬间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一句话我想足以解释作者的问题,树叶是长在树上的,浓绿充满生机的,一般就用一个叶字来表达,而树的形象通常是高大挺拔的,也只用一个树字,或者高树。而落叶被写成木叶,后来发展成为落木,都是即将归尘的枯叶,自古文人爱伤春悲秋,于是“木叶”就承载了很多的情感在里面!
这个现象是由我国古典诗歌丰富的暗示性造成的,同时林先生这篇文章也启发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深入去下这咬文嚼字的功夫,因为一字之差,意境高下则可能千里之遥,要耐心体察,悉心涵咏,反复品味,研磨,才能品咂出其中的真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