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孔子称赞的管仲--《经史合参品通鉴》5
2019-08-18 本文已影响6人
璞文1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既以某诸侯国作为自己的“父母之邦”,同时又自认为是以当时已有名无实的周天子为共主的“华夏”的一分子。
春秋初期,齐国大政治家管仲辅助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共同维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还救援燕、邢、卫等国,抗击北方的戎、狄对中原华夏族的侵犯。这些后来被概括为“尊王攘夷”的业绩,依照孔子的说法,起了匡正天下的作用,使人民一直感受到好处;如果没有管仲,中原将受戎狄奴役,大家会被迫像戎狄那样披着头发,穿起衣襟向左开的衣服。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武力来会合诸侯,管仲之力也。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孔子向往天下大一统,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孔子对于有功于整个中国和华夏族的管仲,给予极高的评价,一再用最高的道德标准“仁”来称颂管仲。也就是说,在周王朝没落的背景下,管仲不以齐国力量强大而野心暴发了,还是维护了礼的精神,维护周王共主的地位,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现代商业社会,以利益为权衡,所以势力转换也很快。很多企业家说要做百年企业,我不知道靠什么来支撑百年。靠钱吗?靠企业的价值观?靠文化?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