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时分写作训练营邀请函

一碗面的诗意人生(四)

2020-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百色素描

作者Ⅱ李倩

    莘国人都是吃着这碗手擀面长大的,擀面是莘国女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碗承载母爱的面条,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香喷喷的滋味。却有人在他成长的日子,总是面条和着苦涩的泪水吞咽而食的。

    这个人便是我的四伯父。记得在世纪之初,我去成都出差,顺道去绵阳看望了十多年未见的伯父。

    刚刚退休不久的伯父精神尚佳,令我吃惊的是,多年不见,他的举指与五官变得几乎同我父亲一模一样了。唯一不同的是皮肤要白净一些,气质更具儒雅谦和。

    对于我的到来,伯父显得异常的高兴,一向不善于家务的伯娘,也撸起袖子准备和面。

    也许在外地的相聚,亲手做一碗家乡的手擀面是最温情的招待。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伯父带我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菜肴,参观了“两弹一星”科技馆。馆长是伯父的学生,看见伯父便热情地迎了上来直呼“校长,您来了……”

    伯父同我有说不完的话,似乎积蓄已久。他的目光很慈善,语气温和而淡然,在两日间,向我娓娓叙说着过去的往事……

    伯父是父亲的亲哥哥,五兄弟排行老四,父亲是最小的老五。

    父亲的祖辈在民国时期,在当地属相当殷实的家庭。不幸的是,却被匪徒盯上了,他们劫走祖爷爷当人质,强迫其家属重金赎人,而且索价甚高。

    为救回祖爷爷,家里人卖地卖房,可以说倾其所有,才将被匪徒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祖爷爷抬回家中。在没过多久,人便在悲愤中气绝身亡。

    留下可怜的孤儿寡母,只有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勉强度日了!

    到了祖父这一代生活更加艰难了,祖母嫁给祖父后,接连生了三个儿子。当生下第四儿子,也就是我的四伯父。身体虚弱的祖母便没了奶水。

    看到饿得啼哭不止的孩子,束手无策的祖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顿生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

    祖母虽有千般不舍,却是万般无奈,她终于流着泪答应骨肉分离,为娃儿找个好人家。

    就在这时,正在哺乳期的邻里婶子,常常把幼小的伯父抱过去喂养,这个菩萨心肠的婶子,日后便成了四伯父的干娘。

    在热心的亲戚朋友多方寻访下,终于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天水沟对面的村庄,找到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四口人,祖父母与儿子媳妇一起过活,家境也算过的去。只可惜儿媳过门后,多年未有所出。所以,一直想抱养一个离家比较远的男娃,目的是不想让娃儿与亲娘常见面,唯恐孩子长大后,再回到亲生父母家。

    在伯父幼年的时候,养父母家待他同亲生一样,可以说衣食无缺。不谙世事的伯父也未感觉出与同龄孩子有什么不同。

    渐渐长大的伯父,从邻里间的闲言碎语中,渐渐得知自己不是养父母亲生的,这令刚有些醒事的伯父,心中十分惊慌,有些不知所措。

    养父母很快看到忧心忡忡的伯父,心中便明白了一切,知道再也隐瞒不住了。

    一天早饭后,养父母把伯父叫到跟前,把当年抱养伯父的经过告诉了他。七八岁的伯父听后,终于将多日积存的痛楚爆发了出来,他哭得很伤心。

    一旁的养母絮叨着,这么多年养儿是多么的艰难,将各种事情一一罗列出来……

    伯父终于收住了抽泣,第一次像个小大人一样,眼睛坚定地对着养父母说:“爹,娘,你们比亲生父母还要亲,我一定会孝敬你们,长大娶了媳妇,也让媳妇一起孝敬你们!”

    养父母听后,心中便乐开了花,长长地吁了口气,似乎把悬了很久的心放回到肚中。

    中午娘和面,用的是过节的白细面粉,辣椒里的油也放的比平时多了一些,这顿手擀面又酸又辣,一家人吃得真是有滋有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