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真实教育相遇(二)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三集(肯尼亚)
一、热爱是最大的力量
在钱志龙先生决定去和朋友去肯尼亚之前,他们听说那里在那里在进行总统换届,可能会因为政治问题导致出现战乱的局面,听到这样的情况他是有些担心的,但是虽然心怀忐忑,他还是跟随他们出发了。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心理也充满了对不确定局面的担心,这些真实而又坦率的感觉让我如临其境,深深牵动着我,让我更加触动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放弃想做的事情。对于拍摄组的人来说,前往一个并不一定安全的地方,或许那是他们的工作的需要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可是对于钱志龙先生来说又是什么呢?他清楚自己即将面临的境况是什么样,他还是选择出发前行,他去那里,不是旅游观光,不是体验购物,不是享受美食,他去那里是因为一所学校,学校是吸引他的最重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去真正了解一所学校的真实情况,是什么给了他力量和勇气呢?我想或许那就是热爱的力量,是发着内心真正的热爱让他义无反顾地行动吧。
二、学校竟然可以这样
跟随着钱志龙先生的镜头看到迈克创办的免费芭蕾舞学校时,我简直无法想象那是一所学校,乌黑的墙面,甚至是没有玻璃的窗户,散落在墙角的长条凳,空荡荡的教室里看不到有什么教学的设备。那是一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教室,但是当那些贫民窟的孩子穿上他们的舞蹈鞋,还有的孩子并没有舞蹈鞋,光着脚踩在地上,但是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姿势,他们对舞蹈发自内心的热爱,当他们带着心中的爱和心灵之光将双脚踮起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立刻变得高大起来,整个教室也瞬间亮了起来。这种明亮是来自内心的光亮,这种明亮是来自灵魂的美好的光亮。看到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那些孩子们放下生活中所有的那些外界负担后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之中,内心深深被感动到。或许在物质生活上他们确实是贫乏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内心的富足、丰盈,这样的生命状态是多么难得和可贵啊!这样的生命就是我们宇宙中最强大的希望和力量。
三、任何生命都值得关注
在钱志龙先生乘坐当地的车去前往拍摄场地的途中,忽然之间司机停下车来,和同行的同伴转眼之间就看不到踪影。钱志龙先生感到疑惑不解,他向窗外看去,发现原来是他们发现在不远处有人晕倒了,于是他们立刻停下来去帮助那个人,给他送水,帮他买药。对于一个他们并不认识的陌生人,在贫民窟那种艾滋病占据人群比例30%的情况下,他们能如此义无反顾、自觉自发地去照顾遇到危险的人,这种举动除了让我感动,也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就像钱志龙先生自己在纪录片中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比我们要赶的路重要多了。”是的,的确如此,可是在完全陌生的人们之间是如何能自发地做出这种无暇思考的救助行动的呢?这种文化意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相信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偶发事件,这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个剪影罢了。不得不说,那是一个人们心中有着某种信仰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心中最淳朴的一些美好品质一直完整地保留着,这种美好让这个贫穷破烂的地方熠熠生辉,散发着美丽的光芒。
四、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是生活的调味剂
电影中有一个特别让我有触动的小场景,在基贝拉贫民窟,晚上当那些衣衫简陋的当地人打工回来,迈入一个个低矮简陋的小房间,很多房间的灯光在夜色中渐渐亮起来,钱志龙先生说那些灯光像星星一样亮起,看到那样的场景感到有一种柔软的暖流在心中缓缓流动。在柴米油盐都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有保障的生活状况下,在夜色中竟然会有快乐的乐声和鼓点会从个别的房间中发出来。
在黑暗的夜色中,低低矮矮的破旧房子像一个个小小的洞穴一样挤挤挨挨地堆叠在一起,星星点点的微弱灯光摇曳着,为生活奔波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中不知道会有什么可以充饥,也不知道明天的面包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明天是否会继续的状况下,乐声和鼓点依然飘荡在这样的夜色中。这是一种对比鲜明的朴素人间烟火气和奢侈的精神乐园的写照,让心里会升起一种莫名的温暖的感动。
五、酋长自己会想办法
在基贝拉的社区艺术中心参观时,其他孩子都跳舞的时候,有一个男孩一直跟在钱志龙先生的旁边。钱志龙先生说他长着一双酋长的眼睛,当钱志龙先生问他为什么不去跳舞的时候,他说他对中国功夫更感兴趣,可是钱志龙先生告诉他自己并不会中国功夫。虽然他对钱志龙先生不会中国功夫很失望,但是钱志龙先生看到他在尽力掩饰心中的失望情绪。他从钱志龙先生要电话号码,钱志龙先生问他,他在中国,他怎么打过去。男孩回答,“酋长自己会想办法。”这个男孩特别触动我,让我很有感触,一个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一个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物质条件下的孩子,能够在自己心中失望的时候顾忌他人的感受而尽力去掩饰心中的情绪,这样的修养让我看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看到了美好的人性。他的心中有梦想,他的心中有他人。他自信,他的语言中表现出他的智慧,这样的一个孩子即使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即使没有学历的光环,即使没有来自家庭的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并不影响他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闪闪发光的生命,一个美丽的灵魂,我被这样的生命感动得想要流泪。
六、你想成为谁
迈克在基贝拉的贫民窟创建了一所免费的芭蕾学校,教授当地贫民窟的孩子们舞蹈,但是吸引我的不是他的课程设计,钱志龙先生在纪录片中也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吸引我并且让我思考的是他教授学生的方式和他与学生的相处方式。他教学生舞蹈,但很多时候他都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而且最触动我的是他会经常问他的学生,“你是谁?”“未来你想成为谁?”“怎样做到?”如果学生有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就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学生找资源,获取相关的支持,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帮助很多孩子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成为了他们想要成为的人。
迈克坚持不懈去做的这些事情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黑人,他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为贫民窟的孩子们服务、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他付出了很多很多,自己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不去抱怨,继续自己的行动。他说,他不抱怨是因为他不想成为那样的人。这样朴实却又带着力量的话语敲击着我的心,是的,他不想抱怨,他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做出什么样的行动,他用自己的行动替自己代言。他的行动赋予我力量。
用他问学生的问题,我禁不住问自己,“你是谁?”“未来你想成为谁?”“怎样做到?”当我用这样的问题问自己的时候,我陷入了沉默之中,我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力量。
告诉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去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其他的那些不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的课题,做自己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吗?
当看到迈克的一个学生,一个15岁的女孩想成为内罗毕第一个女神经外科医生时,我被那样一种笃定的信念深深感动,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我以前总是以为伟大的事情很遥远,很缥缈,但是现在我却在一个孩子的一句话中看到了它,这种看见让我感动。“当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相信那个女孩的梦想是会实现的。
贫穷的肯尼亚,环境确实脏乱不堪,可是那些常年生活在破破烂烂的贫民窟里的孩子眼中却没有怯懦和卑微,反而带着自信的光芒和力量,这让我震撼不已,也让我感动不已。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的孩子们,自信而勇敢的生命,这些跟贫乏的物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让我思考:幸福是什么?对于生命而言最珍贵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