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长寿的秘密~疾病应对篇
长寿,重在日常、重在预防。上一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寿的秘密~日常保养篇。然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怎样健康活过100岁》课程同样给出很实用的建议。本文重点说说如何应对疾病。
01 普通病症
有些毛病,我们弄不清该看哪一科的医生。别自以为是,挂号前先咨询一下服务台的护士。她们经验丰富,往往能够给出好建议。
到大医院问诊,往往人满为患,知名医生很难预约,等得久而且诊疗费高。因此首次问诊不妨挂个普通号。因为首次检查大多开单做一些常规检查,不见得非找专家不可。
看病时,除了身份证、医保卡,别忘了带上以前检查的病历、拍的片子、吃的药品清单等,方便医生判断。
提前准备想问的问题,写下来带上,既避免临时忘记,又提高医生看病效率。大多医生见你准备充分,也会认真对待的。如同老师面对勤学好问的学生。
尊重医生,沟通时尽可能描述事实,而不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我的喉咙疼”,而不是“我得了咽喉炎”。听不明白,可以礼貌的重复一下确认信息。要注意,到医院是为了治好病,不是闹事的。
02 慢性病
既然是慢性病,就是是一时半会能治好的。因此,最好找一个固定的医生,能够长期跟踪了解病情,确保更有针对性对症下药。
慎重选择一位医生后,请相信他,给医生治疗的时间。对待慢性病,是需要一些耐心的。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相信医生的获益要远远大于风险。
面对慢性病,两种极端的的态度不可取:
第一种是掩耳盗铃,不把它当回事,觉得自己没有症状就无所谓。殊不知,有些病前期并无明显症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曾说,“老年慢性病大都有相同的特点,即病程长、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治疗效果差。所以解决老年慢性病的最好方法是尽早干预尽早治疗,早防早治才能健康到老。”
第二种是特别把它当回事,但是又没有正确的方法,成天道听途说,尝试各种招。特别是一些老人,缺乏足够的辨识力,误信民间、网络、微信谣言。不论什么方法,都不能违背基本医学常识。不可迷信偏方,把偏方当成灵方、验方,予以无差别使用。
一些患者轻信所谓的民间偏方,时常自行服用中草药,认为中草药天然无毒,可以调理身体。殊不知,使用不当或长期服用会给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中草药导致肝损伤的报道逐渐增多,如雷公藤泡酒导致肝衰竭,长期服用川楝子导致中毒性肝炎,服用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等。
确诊患慢性病,正确的态度是不回避,找到科学的知识。如果看书,要找正规的医学出版社,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等质量高、科学性强。如果找医生,相信专科医生亲口告诉你的那些事。
至于媒体发布的各种养生知识,可能存在利益驱动,要学会思考、辨别真实性。
03 重大疾病
万一确诊系重大疾病,先调整好心态,不要慌乱。事情总是一步一步解决的,保持清醒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好的心态对病情恢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挑选医院,可以参考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名。切记不要百度一个病,顺着排名,根据医院介绍就奔去了。留意搜索引擎上的小字眼,比如”推广“、”广告“等。常常,越是”小字“,就越不希望你注意,你越需要注意。
挑选医生,第一种渠道是医院的官方网站介绍,一般都有各自专长;第二种渠道是好大夫在线网站上患者的评价,”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建议挑选有博士学位、有海外学习经历、年龄在35到50之间的医生。这样的医生眼界开拓、见多识广、能接受新事物,有一定诊疗经验又不简单凭经验。
好医生能够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讲出道理,而不只是从自身或者医院的角度考虑。如果选定医生,就请信任他(她),毕竟治疗是需要时间的。
对于一些重大的医疗决策,为了避免医生的局限性(手里拿着锤子,看啥都是钉子),建议多咨询几个不同专业的医生。
重大疾病难免影响家庭生活,重大决定还是与家人商量比较好。
04 预防疾病
机器设备用久了,难免问题越来越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俗话说,一两的预防胜过一斤的治疗。预防可比纠正容易得多。
每年必做的大类检查,比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脑血管、代谢疾病的排查。
20岁以上的女性,3~5年一次的宫颈涂片或HPV筛查(宫颈癌)
40岁以上有消化道问题的人,或家人有过消化道症状的(比如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进行胃肠镜检查(胃癌)。
40岁以上女性,每年乳腺的B超或乳房X线筛查( 乳腺癌)。
50岁开始,不论男女,每年一次粪潜血检查,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
65岁以上,要筛查骨密度,判断有没有骨质疏松。
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在35岁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声检查( 肝癌)
吸烟者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者,应该在55岁以后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癌)。
重大疾病的治疗一般非常昂贵,可以提前购买重疾险、医疗险。相关文章以前曾写过,附后。
真正杀死你的,不是疾病,而是你面对疾病的态度。
相关链接:十分钟搞懂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