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育法则

法国妈妈的教育,美国父母折服

2020-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素文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中产阶层出现了一大批直升机父母,就是指那些父母过分关注和干预孩子的生活,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

进入90年代,“直升机育儿”逐渐发展为“精细化育儿”,一群家境富裕的精英家庭引领,逐渐成为现象级的全民浪潮。

推土机父母从受孕到孩子一出生就进入一种超前规划的预警状态:何时受孕,送孩子上名牌幼儿园、贵族私立学校,周末寒暑假安排上编程班音乐课学第二门外语,精心设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联系好高中升学顾问协助润色申请资料,动用人脉帮孩子拿到名牌实习和推荐信…

既然,父母的终极目标是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而这些过着“清单式生活”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却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美国斯坦福大学担任新生主任,朱莉 • 利斯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从事毕业生咨询工作达十余年,并凭借对本科生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了丁克斯皮尔奖(Dinkelspiel Award)。

她发现这些通过“清单式童年”中长大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上出现了轻重不等的问题:自卑,发展性障碍,沮丧,焦虑,饮食疾病,自残,精神分裂症和自杀倾向。

在清单式童年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所有的安排都是与学习和未来的择校有关。

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

在清单式童年中,家长口头上希望他们开心,但当他们放学回家,家长通常第一时间过问的是作业和成绩。

孩子从父母脸上看到的——家长的认可、爱,看到的他们的价值,却是来自成绩单上的A。

对孩子们的鼓励:“你是最棒的,妈妈相信你!” 如同宠物展上的训狗员一样表扬他们,哄他们跳得再高一点、再远一点,日复一日。

等上了高中,家长不会问孩子:“你对哪些课程,哪些活动感兴趣呢?”

家长只会去问老师:“我的孩子要怎么做才能进入好大学?”

无论高中毕业时结果怎样,孩子们都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脆弱、精疲力竭。

他们现在却在高分的焦虑和沮丧中慢慢枯萎,有的孩子会想:这样的人生最后究竟有没有意义?

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人生目的和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给与足够的尊重,从未被思考和探索过。

结果这群名牌大学生,成了一群缺乏主见,任人摆布的“优秀绵羊”。

当美国名校意识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后,远在欧洲的法国妈妈的“快乐养育”模式,受到美国家庭的追捧,就连前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都在亲身实践。

这本《法国妈妈育儿经》一经出版,就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和亚马逊书店的榜首。

法国妈妈的快乐养育,并不是放养散养模式。

“孩子是有思想的”作为养育的首要原则。

法国父母的核心育儿思想,一旦接受“再幼小的孩子都有思想”,那么许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他们认为:无论孩子年龄大小,他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自然的心理原因。

举例:幼小的孩子突然拒绝在大街上行走。

对父母而言,看起来好像是突发的固执行为,但从孩子的角度而言,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法国父母就会问孩子:“宝宝,你是怎么想的?”

他们认为:这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对话。只不过有些人类个头大点儿,有些人类个头小点,但是他们需要沟通。

法国父母时刻倾听孩子,并在倾听孩子和掌握主控权之间找到平衡点。

注重“启迪”和“发现”

法国父母非常热衷于和孩子聊天,带他们认识大自然,并给他们大量书籍。

他们也会送孩子上运动课,绘画课,参观各种博物馆。

他们设法做到让孩子积极参与,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做。

法国父母的育儿字典里没有“起跑线”这个词语,他们认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里程碑时间表。

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种运动,就是为了给孩子去“发现”自己身体。

启迪孩子,让宝宝获得各种感知体验,包括品尝。

这不需要家长参与,它可以是凝望蓝天,妈妈准备饭菜时闻一闻食物的香味,或者他们独自在地毯上玩耍。

通过这些,可以让孩子的感觉更加敏锐,同时让他们感知不同的事物。这是教他们成为一个可以自我娱乐的大人第一步。

法国父母认为:

启迪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容忍差别等各种心理素质;

启迪孩子,会让孩子学会如何享受每个时刻的快乐,如果活在当下。

这种简单的快乐,恰恰就是“生活的动力”。

法国妈妈认为:如果没有快乐,就没有活着的理由。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当一个人成年后能够和自己的身体联结,能够感知周遭美好的体验,活在当下,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个世界呢?

如今,孩子自杀新闻屡见不鲜,没有教会孩子懂得并享受快乐,这是我们中国父母教育中的匮乏、孩子心灵的最大缺陷哪。

设立固定的界限,界限内就是自由

本书作者说,她见过的所有法国家长在关键事情上非常严格,如同厚实的城墙,不可破越。

卢梭说:家长有明确的原则,在原则内给与孩子自由空间。

法国家长极其强调界限,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限制,孩子会被自己的欲望蚕食。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帮助他们从自己的欲望中解救出来。

界线的概念就是为孩子建立一个可预知和清晰明了的空间;界限能够帮助控制所有内在混乱,并使孩子平静下来界线也赋予了孩子一定的权力。

举例:允许孩子看电视,但是只能看纪实类频道,不能看其他的节目,那孩子可以随意选择不同地方台的纪录片频道。

家长的权威重点是,批准孩子做某事,而不是阻拦他们。

让孩子学会等待

十多年前去欧洲旅游,从巴黎去往法兰克福的火车上,邻座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姐弟两约莫4、5岁的样子,最小的孩子在婴儿车里。

顿时,一个思绪在我脑海一闪:“完蛋了,这段旅程要被吵死了!”

不曾想,塞着奶嘴的婴儿除了偶尔哼哼声,座位上两个大孩子每每蠢蠢欲动时,似乎父母的眼神里有一根无形的线控制着他们,姐弟两轻轻说些话,又安静地看着窗外。

奇了怪了,这些孩子怎么可以那么安静的等待,法国父母到底有什么的教育秘诀呢?

等待的意志力并不是说坚韧克己,而是一种让等待变得不那么沮丧的技巧。

在法国人看来,一个通过自我控制做到平静处事的孩子,要比一个焦虑、急躁和要求过多的孩子,能玩得更开心,同时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愉快。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1.法国人很喜欢烘焙蛋糕,做蛋糕,不仅让人获得美味,同时还教育孩子如何自控。

整个过程需要称量配料的分量,并且按顺序添加,这是让孩子学习耐心的绝好课程。

黄磊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他和女儿们做蛋糕的身影。

2.好好吃饭,慢慢品尝,也是培养孩子耐心的好习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法国90%的15岁孩子,每周会数次和父母共同进餐,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只有67%;法国女性每天花费在吃饭上的时间,要比美国女性的两倍多,这种进餐速度也传给了他们的孩子。

3.父母自己树立“等待”的榜样

父母在教授耐心的同事,就很耐心。

比方说,等父母在说话,孩子试着打断,家长可以这么说:“请等两分钟,宝贝,我正在说话。” 态度既礼貌又坚定,同时也明确了等待时间-2分钟。

当孩子哭泣时,家长可以等几分钟再抱起孩子。

当孩子自己玩耍时,家长不要轻易去打扰他们,尊重他们的节奏。

那些追着后面给孩子喂饭的妈妈,其实是那些总在孩子忙、不需要她们时候出现,而需要时却又不在他们身边的妈妈。

教会孩子承受挫折

法国心理学家迪迪埃-普莱克斯认为:让孩子最快乐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到受挫,并不是说不拥抱他们,或者不让他们玩耍,而是尊重孩子的感觉、节奏和独立性。

一句话:孩子必须在幼年时就开始知道-他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

当孩子发现他们被告知要等待而大哭后,妈妈就会过来,那么“等待”就结束了,他们很快就学会不去等待,因为拒绝等待、大叫哭闹,并继续自己的行为,反而会得到纵容。

法国父母不介意孩子有自己的脾气,任何健康的孩子都有能力不去哭闹,当听到大人说“不”时不会奔溃,而且通常也不会纠缠不休或扔东西。

当孩子想要通过吵闹达到自己目的时,家长可以通过拥抱,看着孩子的眼睛保持紧密的沟通,并坚定让孩子明白:你不是权力的中心,不能为所欲为。

受挫不会伤害孩子,不能妥善应对挫折,才是毁了孩子。

把挫折当成一种人生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孩子的成长中必须学会这项技能,倘若父母没有教会孩子这点,那就是失职。

尊重孩子的节奏,同时教会孩子尊重身边人的节奏,并且取得平衡,你的孩子自然就是耐心的小大人了。

把自己放在首位

法国妈妈善于在母亲、妻子和职业的角色中寻找到平衡点。

在家庭中,法国妈妈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在两性关系中,法国妈妈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法国女人从来不认为男女平等,但是法国妈妈似乎天生具有找到这种平衡的能力。

法国妈妈不会对老公的缺点和错误喋喋不休,因此男人也不会意志消沉,对妻子的态度更加慷慨。

法国人重视孩子的自主性,坚定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品位,愉悦和对世界的体验,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秘密,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

法国妈妈们从来没有要成为完美家长的这种野心。

更多的“法式”教育不在于你在哪里生活,或者是否可以吃到某种奶酪,其实是需要一个家长转变他对自己和孩子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孩子的期待。

而法国妈妈的育儿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