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2018-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听泉散人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家,有不同的定义和感受。

孩提时代,向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家时,是指着自己住的房子说,“那就是我的家!”。

上小学了,初学写作文,提到自己的家时,是写“我的家在某县某乡某村”,总之,那时候,认为自己的家就是这座房子。

长大了,懂事了,(恐怕要到三十岁之后)才明白,对于一个尚不能自食其力的儿童、少年来说,“家”,并不仅仅是住的房子,重要的是照顾你的人,你的父母。

父母才是你的家!

你如果没有父母,哪会有家呢?

到了青年时代,不时会有人问起你,“成家了没有?”

从这句话可以说明,有了配偶才算有了家。

也就是说,人如果到了二十多岁甚至更大的年龄,你光有父母,并不算有了家。一定要结婚,有了共同生活的配偶,才算有个家。父母终会老去,既使再眷恋人世,也会先你之前离去,父母不可能陪你、照顾你一辈子,你最终不得不找个和你并肩生活的人。所以,找个配偶,理应赶早不赶晚。

记得上次看2016年央视春晚时,电视上,有一个成年男子在除夕夜晚,骑着摩托车载着父亲往家里赶的画面,并且画面上方打了这样一行温馨的字:“有你在,就是家。”很温暖。

但是,相延伸我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我的意思,有父亲或者母亲在,诚然可(勉强)算是有家。——可是光有父辈,你没有配偶,这样的家毕竟是有些空虚的。这样的家,像是缺少了什么,不够完整和温馨。

你如果长大了,二十多岁了,你的父母的想法,总盼着你及早找个合适的人成家,好让你的那口子代替他们照顾你,不用劳烦他们再给你做饭洗衣,好让他们清闲下来,让他们少操心。他们这么想,当然是没有错的。

人嘛,(你的父母)年纪大了,就盘算着自己可以少做些事,享点清福。

我对家的感觉是比较迟钝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个女歌星叫潘美辰的,唱的《我想有个家》很走红,那阵子到处都能听到。那时候我已经二十岁出头了,可是说实话,我对她这句“我想有个家”并弄不明白:怎么这家伙(潘美辰)成天在歌里喊“我想有个家”?难道她是因为没有房子住吗?她喊出这句话,是希望有人帮她建一座大房子吗?

——几年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简单了,她唱的“我想有个家”,是不想再孤身一个人过了,是想找个男朋友,想结婚成家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什么才算是家呢?

人老了怕寂寞,有儿或有女,才算是有家;有孙辈更算是有家。(只是,孙辈多不实在,哪个孙辈会去把爷爷奶奶放在心里呢?)

如果没有亲生的,有抱养的也算有家。

如果没儿女没孙辈,有个互相扶携的老伴,也算有家。

现代很多人大多不在老家工作,所以应该像前几年很兴的那首歌《常回家看看》里唱的,抽空带齐配偶和小孩,“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家人,团个圆,吃个饭,一起唠叨唠叨,扯点家事闲话,如果还帮着做点家务小事,你的父母一定开心得不得了,非常满足。

综言之,一个人,不能算个家。家的含义,一定指的是,至少两个互相欣赏的人(有“盟约”形式)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核心,互相扶助、互相温暖、互相照顾、互相鼓励。

你做一件事,如果有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一定相比你一个人单干,会容易得多。

古语云:家和万事兴。

(听泉散人,2016年12月9日夜于家乡荆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