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禾大讲堂

实用干货| Springer Nature盘点8553篇被拒论文

2022-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ee00dc6faab7

科研的旅程始于选题策划、方案设计、历经实施实验、数据分析、伴随论文撰写、投递、达到顶峰——论文发表。论文的发表,不仅代表学术研究被认可,实现“小我”,更能将研究结果与世界科学家们共享,推动科技的进步,完成“大我”。

然而,在论文见刊之前,还可能出现拒稿的情况。近期,Springer Nature最新白皮书《Research, Publication and Beyond: The Support Researchers Are Asking For》分析了《Scientific Reports》从2020年1月至6月共8553篇稿件的被拒原因,每篇稿件可能有多个被拒原因,有些原因可能看起来简单,但却有着很高的拒稿率。本期,我们先一起来盘点下这些原因,随后会在下期(8月17日)的文章中给出对应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皮书将审稿阶段分为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送交同行评审前(Pre-Review,简称PR)、编辑审稿(Editorial Review, 简称ER)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多个拒稿的原因。其中,QC阶段常见问题是不在期刊范围占比近30%),PR和ER阶段的主要问题是科学上不合理占比分别为68%、78%)。

01 不在期刊范围内

QC占比30%,PR占比约2%,ER占比约1%

我们经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论文也是如此,每一篇论文都有自己最适合的期刊。如果没有事先了解投递期刊的研究方向,只是盲目的投递,就有可能以不属于期刊范围(outside the scope)为由直接拒稿。

02 科学上不合理

PR占比约68%,ER占比约78%

科研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并为人们探究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指南。论文的科学合理可以从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方面来综合审视。其中,论点要有合理依据,论据要有数据支撑,论证要严谨周密。否则,论文就有可能因为“科学上不合理”而被拒稿。例如实验没有设置重复样本,后期也没有数据验证,那么论据就不充分,结果自然就属于“科学上不合理”。

03 语言、表述和结构混乱

PR占比19%,ER占比12%

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论文写作中,可能由于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或者表述,让审稿专家不能完全理解论文中展现的科研成果,也不能全面评论研究的价值,就有可能面临拒稿的风险。

此外,若论文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没有层次性。如论文全篇没有小标题,也没有序码,不仅阅读起来吃力,而且可能埋没重点,也不易受到审稿专家的青睐。

04 论文重复

QC 占比19%,PR占比3%,ER占比近1%

论文发表的前提具有独创性,若在表述中借鉴其他文章的内容较多,就容易出现存在重复率偏高的情况,当文章重复率超出期刊规定范围(这个比例一般不超过15%),则容易遭遇拒稿。

05 完整性问题

QC占比9%,PR占比1%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要求模板,审稿专家期待看到的是一篇完整的论文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聚焦的标题、简洁的摘要、概括的关键词、详尽的实验方法、真实的研究结果、合理的结果讨论、最终的结论、以及最新的参考文献等。如果缺少一项或者多项,或者某一项内容展示不全面,那么论文就存在完整性问题。

06 作者无响应/更新不满意

QC占比16%

从论文的投递到最终的发表,审稿专家和作者会进行多次邮件或者电话沟通,以沟通论文调整事宜。但若长时间不能联系到作者,或者作者未在规定日期内回复,又或者作者回复的内容不能达到审稿专家的要求,也可能遭受拒稿。

07 缺少前沿性

PR占比6%,ER占比5%

明确阐述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研究意义,对论文的接收而言至关重要。每一份期刊希望收录的论文有助于解决重大课题和研究难题,为某个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推进给出新的见解。因此,如果论文研究工作缺少前沿性,可能会被直接拒稿。

论文在审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有多种被拒的原因,本期我们将常见的拒稿原因进行了简单的盘点,在下一期(8月17日)的文章中,我们会针对这些原因提供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帮助大家在科研前期做好规避,提高论文的接收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