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沉迷于赌博
有一个个案,非常愤怒地对我说:“我就不明白,凭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干就能过得很好,我就不行!”
当然她不是唯一这样愤怒的人,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我愤怒过了,但是如果我说,我其实根本没有在她们面前显示出任何优越感,你会相信吗?
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她:“那你怎么知道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她:“一看你就知道啊。”
“问题是我也没有穿名牌,没有傲慢无礼,也没有开豪车,也没有跟你说过我的生活啊。”我说
“反正我一看就知道!”她依然很气愤,虽然有点悻悻然的样子。然后很机警,很敏锐,很狡诈看了我一眼:“你过得不好吗?”
她的话里带着窥探……
“我过得很好啊”我笑。
“那你看还不是”言语中颇有几分失望,因为没窥探到,没有满足她猎奇的心。
她其实没别的,就是意淫了一下我的生活,而且她不只是会意淫我的生活,她会意淫所有人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比她生活得幸福,这个世界全部的痛苦都由她来承受,就好象因为她替所有人承担了苦难,所以其他人才会幸福生活一样,她痛苦得快要窒息了,但是却没有人帮她一把,她无力摆脱,于是就发出怒吼:凭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做就过得那么好。
然而事实上,她绝不是无辜的人,只是假装无辜,这种假装无辜让她觉得自己除了贫穷以外,没有其他卑劣之处,这是她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自我欺骗——我穷是因为我善良,你富,你过得好是因为你缺德,你狡诈——这会掩盖她的不足,她的痛苦和挫败,但是时间长了,自己就信以为真,然后就会进入攻击状态,批判所有比她有钱的人都是“为富不仁”,这就是仇富心态的发展过程,也是“民粹”的发展过程。
“过得好”是现实,“你们什么都没做”是幻觉,这个幻觉产生的基础就是她自己人生经验,因为她在自己的生活里什么都没做,所以就认为别人也什么都没做。
以这个个案为例,她真的什么也没做,只是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她渴望她老公能努力赚钱,按她的想象的生活来供养她,但是她不知道想象是无边的,她老公的能力是有限的,于是这样的女人在家庭生活中,总是时时处于情绪失控的一类,并且把她的不满、抱怨到处宣扬,让她的丈夫在那个有限的社会生活空间里“没法做人”——用她的话说,而她完全不觉得有什么需要反省的,因为她太委屈了,没有嫁一个有能力的有钱人,她对这个养着她,让她衣食无忧,出轨也没抛弃她的男人简直恨得牙根直痒。
所以每一次遇到这种人,我总是要细数一下我做到的一些小事情,这样的人会做出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啊……”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女人,她把人生中所有的挫败感都发泄在家庭中,发泄在最柔软,最不会伤害他们的人身上。
而那个纵火的保姆也一样。在她的世界里,所有人得到的都不是应得的,都是侥幸得到的,而她之所以没有得到,是因为不够幸运,是命运的不公平造成的——我们以为她在沉迷于赌博,而她认为自己在努力跟命运抗争,只不过她努力的方式是赌博——说不定能一举翻身呢?说不定这是改变生活最快速的道路呢?
因为她看到了有人羸了一大笔钱,如果她看到的赌徒都象她一样“逢赌必输”,或她象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没有靠赌博羸钱的命”,她是绝不会沉迷于赌博的,所以对于她业说至少在赌场里她还有羸的可能,而不象她自己的现实生活,几乎完全没有“羸”的可能,所以与其在现实中经历挫败,不如在赌场里幻想羸得人生。当然相对于赌博来说,她在自己生活中再怎么“羸”,也不可能大过幻觉。
所以沉迷于赌博的人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沉迷于豪华的幻觉,而生活中又有着极强的挫败感。
为了要逃离这种挫败感,无能为力感,他们没想过要斩断幻觉,而是选择参与赌博,在他们看来赌博至少比人生可控,不需要努力,只需要运气,赌输了是运气不好,不是“我”不努力,也不是“我”不够聪明,仅仅是运气不好,也只是运气不好——这不会产生强大的自我否定和失控感,不会感觉无能为力,因为风水总是轮流转嘛。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亚洲赌王亲自上电视台宣传戒赌——他因赌博出老千,而被人从膝盖以下截肢,手指残缺——在这样惨烈的教训下,在场的赌徒还是有人会觉得“我如果有你这种出老千的能力就好了”……
赌徒只能看到“幸运”,这个幻想中的“幸运”支撑着他的生活,至于赌王是不是被人砍成残疾,于他而言并不重要,他所要的幸运其实是生命的希望,而不仅仅是幸运。
然而他不知道所有的希望都是痛苦的根源。他也不知道他眼中的“幸运”其实是掩盖生活中挫败感的一种方式,毕竟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错误,这太痛苦了,改过?这太痛苦了。而且这种反省带着强大的自我否定,在这种自我否定中他其实根本没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有一个经常买彩票的人说:“买彩票其实就是买个‘希望’”,事实上买彩票跟赌博的性质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才称为“博彩业”。
可惜的是你的人生没有“希望”你才会去买个“希望”,如果你的人生有“希望”,你是不会去买个“希望”的。一个人如果活到了需要买个“希望”,或财个“希望”的时候,这个人的生活中已经处处充满了挫败感。
当控制力无法在现实生活在施展的时候,当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在失控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沉迷于赌博,因为那是他最后的希望。
有一个个案沉迷于赌博很久,而且是豪赌,他说他原来是不沾赌博的,从他父亲去世之后,他开始赌博,因为赌输的感觉,就象他听到他父亲去世时的感觉——那是死亡到来的感觉。
所有赌徒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死亡而后又重生,重生而后又死亡,不断地重生,不断地死亡,就好象自己掌控了生命一样,这弥补了他们在生活中“失控”所带来的挫败感,无力感。让他们在死亡后重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这种生命力即便是幻觉,也是他生活中极度缺失的——僵死的生活缺乏激情。
所以很多赌徒都是从“僵死”的生活中开始陷入赌博的,因为赌博让他们重新“活”了过来,感受到了激情的刺激。即便赌输了很痛苦,但是总是有希望,总有机会一次又一次地活过来,这是他们努力拼搏的过程,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还有“希望”。
有的时候我常觉得这些赌徒其实都是在“抑郁症”的边缘上挣扎的人们,这也是赌徒们共有的特性之二——在死亡的边缘徘徊。
长时间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直接导致了心理状态的变化,很多赌徒的共同特性之三就是——无情。其实不是无情,而是愤怒和憎恨,因为长时间以来,现实总是与他们的幻觉不相符,于是他们就变成了那个被“索罗门”的咒语封印在锡瓶里并沉入海底的魔鬼——成为反社会人格者。
就象这个纵火的保姆一样,当她幻想自己过着女主人这样的生活,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仅仅是一个保姆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是可想而知的,纵火的原因其实没别的,就是因为她输了这么好的赌资——这份收入不错,又被人善待的工作,而她很清楚她很难再找到对她这样好的雇主,但她并不是以感恩的心来想到这一切,而是懊悔,就象有些人说的“一手好牌,被打成了烂牌”,懊悔所带来的讨伐和挫败感让她简直无法忍受,这种懊悔所带来的自我憎恨也令她无法承受,于是愤怒就向外投射——毁灭!既然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得到。
所以其实她放火的原因根本不是她所宣称的“救了火就会带罪力功”,这只是她一个逃离惩戒的一个借口,并不是真相,哪怕她有一个要“带罪立功”念头,甚至哪怕仅仅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在她发现火势控制不了的时候,她都不会自己逃生,至少会叫醒三个孩子,毕竟三个孩子所在的位置离纵火点最远,带着孩子一起逃生,也算“立功”,但事实上她什么也没做,而是偷偷溜下楼,看着大火漫延……到此,她已经具备了典型的反社会人格的特征,也具备了这种人做案之后的特征——在案发现场停留,案发现场的混乱、失控、受害者的痛苦,都会让她内心欢呼雀跃——这是报复的快感。
在之后她所表现的所有的痛苦、悔恨都是因为她被抓住了,而不是因为放火烧死了四个人,更何况在一起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也不可能全无怨言,尤其对于反社会人格者来说,任何微小的刺激都会让他发现现实与幻想的差距有多大,所以对于她而言,这一家人今天的结局是“罪有应得”——谁让你辞退我的!你剥夺了我本来很好的生活,让我生不如死,那就大家谁也别好过!
如果没有被抓,她是不会感觉到痛苦,也不会悔恨的,而她之所以会讲“想要立功”的话,完全是因为善良的人们会相信这句话,在她看来善良的人们都是傻瓜,她才是最聪明的……你以为她是愚蠢,其实上她在利用你的良心,玩弄你的善良,当然我相信这点小伎俩根本不可能骗过天天站在深渊边上,跟人类最黑暗的一面打交道的刑警。
我看到有人在反省,说这个家人都做错了什么,有的人说是界线感不清晰,不应当对保姆这么好……等等。
讲这样的话,只会导致整个社会环境恶化。只会导致雇佣保姆的家庭与保姆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事实上这家人根本没做错任何事情,他们只是不幸遇到了反社会人格者。
对于反社会人格者来说,他们如果想要羸得你的好感,完全是分分钟的事情,他们善于做秀,善于撒谎,善于羸得关注和认同,他只要想征服你,让你喜欢他,他可以使尽浑身解术,让你瞬间就成为俘虏,他了解人性,了解人类最黑暗的地方,而你不了解,他们没有良心,可以非常理性地去操控一个人,一件事,而你不行……但这只是短暂的,在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他们的底色一定会暴露,毕竟所有的心理疾病的基础都是彼得潘综合症,他们希望象孩子一样自由,并拥有无限的权力,被无止尽地呵护,被爱。
可是这一切都注定一个普通人根本无法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能识别或防御一个反社会人格者。除非他是街别的小混混,但是小混混也并不全部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所以人类保护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制造那么多的“反社会人格者”。而这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做起,作为父母要学会训练孩子,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减少贪欲,不要攀比,学会训练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扎实努力,感恩自己拥有的,而不是只看到别人拥有的。
就象这个保姆,如果她能看到自己拥有的,她不会生下孩子一个月,就沉迷于赌博,更不会因为赌博而离婚,也不会在雇主如此善待她的情况下,内心怀恨不已,不会借这样的机会发泄愤怒。
艾里希·弗洛姆说:“从人类价值角度来看,从社会成员在其人格发展过程中被弄得不健全的意义上讲,可以称社会为病态社会。”我们需要反省的并不是这个善良的雇主做错了什么,而是需要反省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会培养出这样的人,而且为什么这样病态人格的人越来越多。
当然这绝不是因为中国病了,而是整个人类都病了,全世界的人类社会都病了。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人类社会偏离人性越来越远了,教育也偏离人性越来越远了,才会有病态人格的大量出现。
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越来越自由,但也越来越孤独、恐惧;越来越贪婪,也越来越挫败、无力;越来越想要控制,也越来越躁动、失控……在社会生活中的人们丢掉了自己,整个人类社会就丢掉了人性。
现代很多人一直到传统文化就愤怒,叛逆,觉得自己被压迫了,觉得失去了自由,但是事实上在传统文化中,甚至在宗族社会中,反社会人格者是非常罕见的,这其实是特别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
事实上人们对自由的反抗,对压迫的反抗,来自于对成长压力的反抗,对责任的反抗,当一个人愿意承担成长的压力的时候,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在任何社会体制下他都绝对不可能是自由的,人活着本身就是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毕竟在物质社会中生活的人类最容易迷失心智,也必然会丢失自我,这个自我不是弗洛伊德的自我,而是专指“心”,指“佛性”指“良知”。
自由是非常可怕的,自由意味着不负责任,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自由意味着“凡我所欲,皆我应得”,没有束缚,没有压力……得不到我想要的,我就可以反抗,可以咒骂,可以杀人,可以放火……自由这么抽象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幻觉里被无限放大。
所以在父母不断地滋养儿童的自由,让儿童快快乐乐地长大,让他们享受一切能享受到的最好的生活,纵容他,也鼓励他的放纵时,父母就必须要接受他很有可能在放养的过程中变成一头狼,一个魔鬼,因为一个人的心可以无限贪婪,而他能得到的永远是有限的。
经济社会一定会滋养病态的贪婪,而病态的贪婪一定会带来伤害,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变成狼,变成病态的人,就要学会训练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充满贪欲的社会,安全健康地生存下去——更努力,更节俭,更自律。
最后,提醒天下父母,沉迷于赌博的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少年早成”,他们大都经历过幸福快乐的童年,而且年少时期就获得了非常多的赞美,夸耀,因为他们聪明,有才华,这种“少年早成”会滋养他的自恋,当自恋的幻觉破灭时,现实生活的痛苦就更无法承受,所以很多影星都有赌博的恶习,这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的逃离。
最近经常有人说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张爱玲说的,但是不管是不是她说的,这句话实在是害人不浅。
《道德经》说:大器晚成。
《道德经》的话现在居然没人当回事了,但一个生活过得乱七八糟的作家,而且是没有什么哲思的作家的话,却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越来越有影响力,这实在是人类社会莫大的悲哀。
大器晚成,一个人的人生想要有成就,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是需要用时间来积累的。
《中庸》说:“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不经过努力,不经过积累,而获得终身的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