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离开高薪的互联网公司,转做事业单位行政:你的不如意,凭什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不是不断埋怨自己的父母太强势,以至于你失去了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
你是不是指责父母的眼光太老旧,以至于总把你送进毫无任何想象空间的“体制内”工作?
在很多人的职业经历中,他们一方面讨厌父母给予自己的安排,另一方面却没有能力自己掌握职业选择的主动权。
当他们的职业遭受挫折或者不符合他们的期待时,就会把矛头指向自己的父母。
但问题是,任何人包括父母在内,都只是建议者,而你才是决策者。
温馨提示:凡是文中出现的咨询案例,一律事前征得了当事人同意,并且对于隐私信息做了文学加工与处理;一是出于咨询师保护当事人隐私的职业操守,二是因为每个人的条件不尽相同,不具有普适性,因此,文章只能对问题进行大概的叙述和分析,对于当事人后来的情况不便透露,谢谢各位的理解和配合。
一、
来访者孙宁(化名)最近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不满的情绪中。
孙宁,毕业于国内一所高校的文秘类专业,毕业后想要高薪,听人说未来互联网行业前景不错,就成功应聘上一家公司,从最基础的运营助理岗位做起,中间也经历过几次跳槽,最终,做到了商务兼文案的岗位,由于工资里有提成部分,所以好的时候,孙宁一个月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28岁的孙宁不得不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
首先,互联网公司高强度的工作让孙宁没有太多闲暇时间享受生活,她甚至开玩笑说,就连找个对象都没时间;
其次,孙宁这几年只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体状况也不大如前,创作力和记忆力也下降了不少;
最后,这家公司最近换了个部门领导,这个领导做事风格很让孙宁看不惯,就和领导发生了一次冲突,一气之下辞了职。
孙宁觉得自己正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工作,于是回了家。
但事情没有孙宁想象的这么美好。
在离职最开始的一个月,孙宁感受无比好,总算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可以有规律地生活了;但一个月过后,新一轮的恐慌和焦虑涌上心头,她自己在网上投了简历,但很多都石沉大海,这下孙宁彻底慌了神。
万般焦虑之下,孙宁的父母开始为女儿出谋划策,他们觉得女儿这些年在外受了不少苦,何况之前的工作除了工资高之外,实在对女儿的身体伤害太大,加上后面孙宁还要考虑找对象等人生大事,本来孙宁父母对女儿出去到互联网公司就不看好,这下父母一合计,要给女儿找个稳定安逸的工作。
父母把想法和孙宁说了,孙宁心急如焚,觉得能找份工作就行,否则再这样下去,担心自己就要荒废了。
孙宁父母动用了关系,少不得一顿打点,总算给女儿找到了当地一家事业单位的行政工作,非编制,不过父母是这样说的:“暂时不是编制内不要紧,听人说,好好干,做满3年后机会还是蛮大的。”
孙宁心里虽然一万个不乐意,但想着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先去做做看吧。
过了半年左右,孙宁感受糟透了,总算捱到了咨询的日子,一上来就和我猛吐苦水:
“晓璃老师,你不知道那差事是有多烦,关键一个月到手还不到4k,比我之前工资少太多了!”
“想想我以前好歹是做运营和文案的,现在居然沦落到行政岗了!”
“都是父母害苦了我,要不是他们让我去那地方,也不至于现在更不好找工作了!”
......
不难想见,孙宁父母当初是花了多大功夫托了多少关系才给孙宁谋得了这个岗位,他们没有预想到的是,女儿不仅不领情,反倒是埋怨起他们来了。
听着孙宁的吐槽,我意识到,这位28岁的姑娘,内心实则并没有这个年纪应有的独立和成熟。
二、
我告诉孙宁,长辈们自然有他们的标准和看法,和我们这一代人多少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在他们看来,选择一条稳妥而保守的职业道路,再和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就是他们眼中“完美的人生”了。
但如果非要追究是非对错,错的也不是他们,而是当事人自己。
要知道,父母也好朋友也罢,他们在你的职业决策中,充其量只是建议者,而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任何一项决策,包括你找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都需要明确这几个要素,分别是:
1、明确时间底线;
2、明确决策权;
3、探究个人观点;
4、跨越选项看目标。
三、
随着咨询的展开,孙宁渐渐认识到,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拒绝父母介绍的工作”,而在于“拿什么拒绝父母介绍的工作”。
1、决策的时间底线;
任何一项决策都是有时间底线的,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尚不存在具体的时间底线,或者感觉不着急,那么都还没有到决策的时机。
在这个层面,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澄清:
1)、这个问题困扰你多久了?你希望何时解决,还是仅仅想来吐个槽?
2)、你现在到底缺什么?缺的是选择,还是必要的行动?
3)、你目前手里有哪些选项?
4)、最晚什么时候,你必须做出选择?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梳理,孙宁无奈地发现,原来,自己手里并没有其他工作选项,这段时间也没有注意招聘信息和机会,至于什么时候跳出这家事业单位,孙宁心底也没谱,她也在纠结,自己到底是去外地打拼,还是就此在老家安稳过一生?
这个时候,我发现,让孙宁倍感苦恼的根源,恰恰是她的信念层面出了问题。
2、决策的非合理信念;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在职业决策中止步不前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和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有关。
举个简单的例子。
曾经在一档节目中,有个富二代吐槽说自己一直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
他说父母很强势,不管出国留学还是回自家公司工作,都是老爸一手安排好的,他觉得自己太不自由了。
而一旁的高晓松的点评,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大意是——
“一个男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一套拿出来。”
事实上,这个吐槽的男生可能比谁都清楚,如果自己真的独立出来自己做事情,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而这些可能是他不愿意也不想失去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极为普遍的不合理认知,即,很多人总认为存在一项这样的决策,可以满足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时又能规避所有的风险和压力。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般完美的决策,根本没有。
决策的真相是什么?
1、没有一份决策是完美的;
2、所有的决策都意味着取舍;
3、所有的决策都意味着朝向未来的冒险。
对于孙宁而言,想要稳定安逸的生活,需要舍弃大城市的五彩斑斓;放不下大城市的五彩斑斓,就要面对残酷的竞争,还有来自工作及家人的各种压力。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其代价。
四、
如果你不接受父母给予你的建议和选择,除了需要有理有据地说明你的看法和态度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你有更好的选择。
——这才是放弃的底气。
父母之所以为我们忙前忙后奔波劳碌,是源于他们对我们的不放心:这种担心是面向未来的,他们希望我们的未来能够好一些,如果你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又有一份更好的机会,我想没有哪个父母傻到活生生阻拦孩子光明的前途吧。
想到和做到之间,还隔着很长的距离。
对孙宁而言,比起盲目地海投简历,倒不如反思下过往——在过去的工作履历中,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成绩?有哪些拿得出手的能力?又有哪些令人拍手称快的作品?等等。
唯有实力,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通行证。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给你一堆自由是没有卵用的,因为被动的人依然被动、不满的人依旧会不满、狭隘的人一直会狭隘......
内核不变,人的境遇并不能发生神迹般的转变。
只有你认识到,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该以怎样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中立足乃至生存,独立又意味着什么,你需要对你做出的每一个决策承担怎样的结果的时候,你才算迈出了成年的第一步。
而职业发展乃至自我实现,都是成年之后的事。
“早晨醒来时,问一问自己:‘我应当做什么?’晚上睡觉时,问一问自己:‘我做了些什么?’”——毕达哥拉斯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