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感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_青_龙

绝大多数人都有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人们希望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完成工作来增加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价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感。人们对于社会可能说法虽然各有不同,不过有一个比较新的观点,认为社会感这种现象和人性的定义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说追求优越感是人的天性,那么对社会感的追求相比与天性一定要更接近人性。追求社会感和追求优越感,均以人性为基础,具有相同的核心人在表现。

原始欲望的过程当中会同时体现出这两点,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人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归结起来只是因为人们在对人性采取不同的态度。如果站在追求优越感的层面上,你可以说个体可以超越群体而存在,但若站在追求社会改造层面上去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体的存在需要群体了。通过比较这两种判断人性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世界观的角度来说,相比于追求个体优越感,人更倾向于追求社会感,因为追求社会感比追求个体优越感更富有理性和逻辑性。追求个体优越感这种心理现象虽然也十分常见,但其参照体终究也只是个人,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世界观容易浮于表面。

所以说,从人类史的角度理解更符合真理,也更觉得逻辑性。回溯历史,人类由始至终的都是群居生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个体脆弱的动物,只能以群体的方式。具体是我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对比一下人类的生活和那些独居生物。比如老虎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的身体简直是不堪一击,很多体型和人相当的动物,因为有自然富裕的强悍身体,所以他们能够独自完成防御或者攻击任务。

达尔文发现,那些未曾被大自然赋予众多防御能力的动物,基本其实都选择了群居生活。比如同样是猿类,大猩猩因为体型比较健硕,攻击性强,一般会选择独居。而体型比较小的猴子,则以家族为单位群居而生。达尔文说,动物之所以选择群居生活,是因为大自然没有赋予他们足够的防御能力,他们要靠群体的力量弥补自身的不足。事实也正是如此,群居生活不仅可以弥补个人在身体方面的不足,还能够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比如猴子群居休息时就会派几只猴子去外围站岗,行动时会拍几次猴子去前方探路。动物学校发现群居动物,通常会建立一些类似法律的制度比如外出执行侦察任务的动物必须按照既定方式去行动,若违反,就必定要受惩罚。

在这个方面,人类的历史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历史学家颇为重视的,在古老法典中中专门针对守望者所做出的规定。由此推断,群居其实是无法以个体力量保护自己的动物选择的生活方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想动物的社会感和个体力量呈负相关。换句话说,动物的个体力量越差,他的社会感觉会越足。

所以,幼儿阶段最适合培养人的社会感,因为在那个时候,个体的力量是最弱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